廟堂之巔

臺南市東區

大木作、結網-許漢珍

大木作、結網-許漢珍

臺南市東區

廟堂之巔

大木作、結網-許漢珍

2023-11-08

許漢珍司阜(1929~)是台灣傳統大木作的傑出代表,他在廟宇建築方面具有卓越的技藝和創造力。他跟隨父親許銅爐司阜學習木作技藝,並在17歲時開始獨立作業。他的作品以寺廟建築為主,共有67座廟宇作品,遍及台南、高雄、嘉義、新北市等地。漢珍司的技藝超凡,他將傳統的木作技藝與現代建築相結合,開發了鋼筋混泥土仿木構造,使得廟宇的建築更加堅固耐震。此外,他自學了「蜘蛛結網」技藝,這是中國傳統建築裡特有的天花板結構及頂部裝飾手法,深受讚譽。他的作品不僅華麗精巧,還維持了傳統廟宇的美學風格。

漢珍司的努力和才華使得他獲得了多項殊榮,包括「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台南市政府的「大木作技術」傳統藝術保存者認定,以及文化部的「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儘管年屆90餘歲,漢珍司依然堅守傳統大木作的精神,不僅持續創作,也積極參與傳承教學,為台灣的傳統藝術文化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相關文章

2023-11-10

吳正宏從小跟隨父親吳文生習藝,接受泉州派傳統「車做」的完整養成訓練;長年持續從事傳統陶瓷製作,尤其腳踢轆轤製陶法,並已具備大磁手之技藝;熟知登錄項目之流派知識,並充分掌握相關工序、工法等技藝,正確體現該文化表現形式。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4 條第 1 款條件「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吳氏長期參與各項陶藝推廣活動,除傳授技藝予其子吳明儀,並培育多位陶師,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與意願。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4 條第 2 款條件「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吳氏是泉州晉江磁灶第23代傳人,家傳淵源深厚,是鶯歌當地堅持傳統手工製陶重要耆老,為晉江磁灶陶藝流派文化脈絡下之適當保存者。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4 條第 3 款條件「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8

潘岳雄是一位彩繪藝師,來自彩繪藝術世家。祖父潘春源和父親潘麗水都是台灣彩繪領域的知名人士。潘岳雄在藝術上得到了祖父和父親的真傳,他的彩繪作品廣泛應用於門神、樑枋和壁堵等,呈現出非常生動、自然、充滿氣勢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精緻、高度可觀,繪畫技巧非常優秀。潘岳雄不僅持續從事彩繪工作,還在多地進行講學和傳習,培養了眾多的學徒,對於傳統彩繪工作有著使命感。

2023-09-26

早年艋舺(萬華)是台灣北部的商務重地,當時從中國請來的神明(神像)多從艋舺登陸,因此形成特殊的信仰產業與各式藝陣文化,其中尤以住在台北橋頭、製作台灣獅頭的「阿水師」,因技藝精湛而馳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