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推廣的操偶人生

金門縣金寧鄉

金門傀儡戲劇團

金門傀儡戲劇團

金門縣金寧鄉

傳承與推廣的操偶人生

金門傀儡戲劇團

2023-11-07

金門的傀儡戲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它源自泉州系統,受到閩南文化影響,並在金門傳承發展。這種表演藝術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承載著民俗科儀和宗教信仰的特殊性。傀儡戲在金門區分為文戲和武戲兩大類型,用於不同類型的儀式和宗教活動,並保留了南管系統的傳統音樂。這種表演形式在金門地區具有時代和流派特色,展現了豐富的地方文化,並且在金門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


傀儡戲是一種由人操絃弄偶表演戲劇的藝術,又稱為「線戲」或「嘉禮戲」(閩南語) ,是中國最古老的戲劇之一,約在西漢中期就已經有懸絲傀儡戲表演的文獻記載。傀儡戲隨著閩籍移民傳入台灣,最早的文獻為清道光十五年八月(1835)台南祀典武廟〈武廟禳熒祈安建醮牌記〉中記有魁儡戲班演出戲金的文字紀錄。台灣由於閩籍移民的分布,傀儡戲因而分成南北兩派。北派多屬漳州移民系統,以消災、除煞、驅邪等宗教性儀式為主,以宜蘭為中心;南派則是以泉州移民為主,以神明誕辰、結婚酬神、賀壽等祈福為主要儀式,以高雄為中心。金門舊制屬泉州同安縣,其文化保有許多閩南文化特色與典章制度。而據邱坤良先生考證,金門的傀儡戲與台灣南派同屬泉州系統,傳入時間可上推至清中葉時期。

相關文章

2023-11-02

板橋潮和社成立已逾80年,是臺灣北管音樂藝術的重要代表,具有深厚的傳統底蘊。該社以牌子類的鼓吹音樂和戲曲唱腔為主要內容,其唱北管戲曲的技藝純熟,展現了極高的藝術性。在表演中,潮和社結合神將藝陣,場面浩大,搭配牌子音樂效果極佳,技法優秀,具有特殊性。

2023-11-03

潘玉嬌出身於戲曲世家,家學淵源深厚,通曉西皮和福路,並且在生旦表演方面傑出。這種家學背景為她提供了扎實的戲曲技藝基礎。潘玉嬌的技藝主要傳承自中部職業內行班傳統,同時她還承襲了家族的北管技藝。她保留了亂彈劇目160齣的表演技藝,這在當今的亂彈戲界中顯得非常珍貴。潘玉嬌是臺灣戰後第一代亂彈童伶,出身苗栗後龍東社班,代表了臺灣職業亂彈班界中的特殊流派。她的表演風格具有區域性代表性,彰顯了臺灣地方戲曲的多樣性。

2023-11-14

鳳邑舊城城隍出巡最早在日大正7年(1918)即有相關紀錄。出巡繞境活動,彰顯鳳邑舊城城隍廟的傳統信仰,與興隆內外里十三角落相互連結的地方性,鳳邑舊城城隍廟管理委員會即由這十三角落公廟共同等組。城隍出巡前的開營、接旨,香陣中的路關牌交接、長老坐三輪車、自問心大算盤、軟身城隍、點心旗(梓官區茄坑)及庄頭自組陣頭(宋江獅、十二婆姐陣)等等,具在地特色。民俗活動與地方人民生活緊密結合,目前居民仍持續進行,互動參與度極高。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