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口簧琴的發揚人

宜蘭縣南澳鄉

泰雅族口簧琴-江明清

泰雅族口簧琴-江明清

宜蘭縣南澳鄉

原住民口簧琴的發揚人

泰雅族口簧琴-江明清

2023-11-07

江明清是泰雅族人,民國79年從神學院畢業成為一個牧師,也是一位厲害的口簧琴師父。他將全世界的口簧琴做了完整的比較,發現只有臺灣可以做到6到8簧。江明清寫了許多有關口簧琴的著作及音樂創作,並舉辦許多展覽,成為臺灣口簧琴的重要推手。

口簧琴在本縣僅泰雅族人使用,其製作及表演是泰雅文化的重要表徵,該族群對於此項技藝之保存與傳承不遺餘力,所使用之口簧琴為多簧口簧,音樂變化甚大,深具藝術性,值得登錄與保存。

相關文章

2023-11-03

謝顯魁藝師今年七十五歲,是客家八音大師陳慶松先生的入室弟子。他擅長客家八音的各種樂器表演,專長的音樂類型包括「客家八音」、「北管」、「客家戲曲」、「佛教音樂」和「道教音樂」等。他出身於苗栗地區的北管子弟社團(曲館),在稍長一些的年紀後,開始學習和參與客家八音團的表演工作。他曾經在苗栗文化中心擔任「客家八音研習」、文建會「客家戲曲人才培育計畫」、客委會「傳統客家音樂人才培訓」的教師。目前,他仍然是社區客家八音研習班的教師,也是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的資深藝師之一。在2007年,他榮獲第十四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的傳統音樂獎項,以表彰他對客家音樂的傳承和貢獻。陳家北管八音團的演奏具有地方色彩和流派特色,這種特色在藝術史上具有價值,且瀕臨失傳。保存這種傳統技藝有助於保留客家文化的獨特特色,防止其流失。 陳家北管八音團在傳統技藝或藝能方面表現特別優秀,擁有領先地位。他們的演奏水平優異,並且能夠詮釋各種風格的曲目,展現出卓越的音樂才華。

2023-11-08

中石硬港得意堂成立於民國四十幾年,當初的成立原因是因為中石硬港的頭人與石硬港得意堂的頭人不和,於是脫離並自行成立了北管軒社。到了民國五十一年,由於經營北管軒社的開銷相當大,中石硬港的頭人放棄經營,由三坑地區的人士接手該堂,並且將其改名為三坑得意堂。當時,三坑地區的主要產業是礦業,該堂得到了礦坑業主的支持,因此在民國五〇年代後,逐漸穩定發展,並且在後來轉向博弈事業,資源來源穩定,逐漸成為石硬港地區規模較大的軒社。

2023-11-03

南管音樂是台灣漢族的重要傳統音樂項目,其固有的傳承制度使得音樂的詮釋和表演具有高度的藝術性。這種音樂在藝術性上既充滿古樸色彩,又具有精湛的技藝。然而,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面臨著逐漸失傳的危機。張鴻明先生作為南管音樂的保存者,在南管音樂的歷史、傳承以及藝術性方面呈現了完整的代表性。他不僅在音樂領域取得卓越的成就,還致力於培養後進人才。他的努力和貢獻使得他成為台灣南管音樂的典範,代表著這個古老藝術形式的傳統和價值。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