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祖先樂音

臺中市和平區

泰雅族傳統樂器口簧琴樂舞

泰雅族傳統樂器口簧琴樂舞

臺中市和平區

保留祖先樂音

泰雅族傳統樂器口簧琴樂舞

2023-11-07

Payas•Temu楊德福先生是口簧琴演奏家,擅長泰雅族傳統口簧琴演奏。他不僅精湛獨特的吹奏技法,還能完整體現口簧琴這項藝能,並與口唱和舞蹈結合,形成獨特的音樂與視覺饗宴。他從單簧到四簧口簧琴,皆展現出優秀的吹奏技巧,尤其在四簧琴中能演奏出多達10種曲調,充分展現了在地族群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他的演奏不僅具有特殊性,還展現了泰雅族傳統文化的美感,使得這項傳統藝術更加璀璨夺目。

口簧琴是廣泛分佈於亞洲、歐洲、大洋洲的古老樂器,就型制外觀及牽引簧片振動的方式概可分為拉繩及彈撥兩大類。臺灣各地所分布者皆屬拉繩式。據1943年黑澤隆朝廣泛針對臺灣原住民族音樂的研究成果指出,原住民族各族中除達悟族外,各族皆有口簧琴。綜觀世界大部分民族所持有的口簧琴,絕大部分的民族僅有單簧者,至多為雙簧,唯獨臺灣的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的口簧樂器發展至五簧,這項獨特的口簧文化是世界民族音樂僅見的瑰寶。 口簧琴泰雅語稱為Lubuw,傳統上其樂音用於戀愛時戀人間近距離之傳遞訊息或歡樂時彈奏歌樂並搭配舞蹈。喪事期間則禁止使用。 隨著百年來時代巨輪帶給民族的生存壓力及社會型態的劇烈變遷,蘊育泰雅先祖音樂文化的情境面臨空前的挑戰。祖先的舌頭(歌謠吟唱) ~ 對傳統音樂的記憶如鳳毛麟角般僅殘留於少數的耆老,而樂器使用呈現的時機及場合更因時空轉換其佚失碩存者,則益顯珍稀難求。隨著傳統社會文化的瓦解及西方樂器的引進,口簧琴失去了傳統上展演的場域及功能,但近年來伴隨著臺灣多元社會力的蓬勃發展,原住民教育文化在各項政策的扶持下似乎有復振再生的潮流趨勢,於是傳統的文化原素再次從族群殘存的記憶中被挖掘,口簧琴搭配樂舞成了泰雅音樂文化的象徵,但再現的過程中欠缺深度,無法呈現精緻獨特的文化精髓,粗糙的皮毛曝露出基礎調查研究累積資料的不足,待耆老凋零後恐真正成為絕響。

相關文章

2023-11-07

昭和十年(1935年)出生於臺南歌仔戲世家,自幼耳濡目染,王束花十二歲至內臺劇團「明春園」學戲。 在父親有意栽培之下,除歌仔戲曲調外,除歌仔戲曲調外,王束花還學習南管(高甲)、北管曲調並使用到演出上。十六歲至「新賽樂劇團」學習花旦,並拜當時名京劇演員李永雄為師,由京劇基本功學起,奠定扎實身段基礎,也習得不少京劇劇目。 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與丈夫-林竹岸先生創立「民權歌劇團」,創辦至今已逾五十年,致力傳唱歌仔戲。

2023-11-03

九甲音樂為本縣南北管演變成夾雜表演的傳統音樂,較諸南北管樂另有特色,「錦成閣高甲團」為全台唯一之九甲音樂社團,具該團為唯一之區域樂團,備南唱北打特殊表現,亦展現埔鹽鄉西湖村強烈的地方生活聚落藝術色彩。目前有充沛活動力,並保存傳統抄本及若干曲目,故有保存必要性,值得登錄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

2023-11-07

看東弘農宮金獅陣成立於清代,歷史十分悠久,保留許多的傳統陣勢。在南關線地區因直接或間接傳授其他聚落獅陣,因而被喻為獅祖。2018年看東金獅陣登錄為臺南市無形文化資產,是對於其歷史與技藝的表彰。歸仁看東弘農宮的黃腳巾流派具有悠久的創陣歷史,建立在歸仁地區。他們的陣式非常完整,擁有多元的套路,呈現出濃厚的宗教性和神秘性。這支團隊向心力強,充滿鬥志,具有優秀的動員和組織能力,並且有著制度化的傳承體系。他們擁有強烈的保存意願,致力於將這項傳統藝術保存下來。 在他們的演出中,獅頭的造型非常特殊,獅旦的表演鮮麗突出。他們的金獅陣在南關線地區代代相傳,展現出優越的活力和張力。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使得歸仁看東弘農宮在地方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