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展現苗栗客家亂彈戲之美

苗栗縣後龍鎮

亂彈戲曲-王慶芳

亂彈戲曲-王慶芳

苗栗縣後龍鎮

傳承展現苗栗客家亂彈戲之美

亂彈戲曲-王慶芳

2023-11-07

王慶芳是日治時期來台的京劇演員江玉寶之子,他的母親黃菊妹則是採茶班的演員。在三歲時,他被過繼給了與父母親同戲班的王進和潘清金夫婦,從此改姓為「王」。七歲時,他加入了竹南亂彈班「慶桂春陞」的囝仔班,在這裡他學習了「三花」技巧,並隨後跟隨養父王進參加了不同的亂彈戲班,包括「南華陞」、「新全陞」和「新興陞」等。在十四歲時,他開始擔任「老新興」的角色,並且學習了「小生」的表演,受到養父王進的指導,並開始參與排戲工作。十八歲時,他進入了「再復興」東社班,已能夠獨當一面。

退伍後,他重新回到了「老新興」,並且在三十三歲時,該戲班解散,他轉入了「東亞歌劇團」的歌仔戲班。之後,他加入了「永昌」採茶班,並且在客家戲班從事表演和說戲的工作。在他的演藝生涯中,他參與了許多不同的採茶班,包括「金興社」、「新榮鳳」、「新永安」、「德泰」和「榮興」等,並在台灣各地演出客家大戲,如《婆媳風雲》、《相親節》、《花燈姻緣》和《喜脈風雲》等。

相關文章

2023-11-02

林竹岸先生是臺灣歌仔戲音樂界的傑出代表,他承襲了歌仔戲的傳統,將其演奏技藝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大廣絃演奏技巧非常高超,能以壓絃方式呈現出豐富的音樂效果,尤其擅長與歌仔戲演員的唱腔相互融合,展現出情感豐富的音樂世界。而他不僅精通傳統的絃吹器樂,還熟練掌握西洋樂器的演奏技巧,並將京劇、北管以及客家採茶音樂元素融入歌仔戲之中,呈現出多元化的音樂風貌。

2023-11-13

土城仔指的為臺南市安南區土城仔聚落,庄廟為主祀鹿耳門媽祖與五府千歲之鹿耳門聖母廟。並以鹿耳門聖母廟為中心分成「頂堡」、「下堡」。形成了鹿耳門聖母廟的核心信仰圈,構築土城仔香之基礎,在含括七股、佳里、安南區其他聚落形成碩大的「土城仔香」。土城仔保安宮與鄰近角頭於清末日治出開始參與西港仔刈香,屬西港仔刈香72庄之「往鹿耳門請水」及「往土城仔請媽祖」。1958年(民國四十七年)西港仔戊戌香科,因迎請北港媽作客事件,土城仔及鄰近角頭、聚落退出西港仔刈香。爾後連續二年土城人士以鹿耳門媽祖聖誕之名義辦理媽祖出巡安南區,鞏固鹿耳門媽之信仰,成為日後辦理土城仔香的基礎。1961年(民國五十年)首辦辛丑年土城仔香科,西港仔刈香在此年也恢復到鹿耳門溪畔請水,1964年(民國五十三年)甲辰科西港仔刈香便改到鹿耳門天后宮請媽祖至今。而聖母廟至1961年(民國五十年)首辦辛丑香科後,便訂於每逢丑、辰、未、戍年之3月中下旬舉辦,每科刈香繞境3日。因脫自西港仔刈香,鹿耳門聖母廟所辦理之刈香,內容也有程度上與西港類似,也是香、醮合一,其內容包含刈香遶境及王船醮典。而聖母廟為與其他宗教活動有所區別,喊出「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至今以「土城仔香」之名併列南瀛五大香之一。

2023-11-14

「王府行儀」為儒家儀禮與道教祭祀科儀的融合,「王府」為王爺代天巡狩期間辦公之「行臺」,極為神聖與神秘,相應此空間布置而生的各項儀禮及排場,即為「王府行儀」,反映了傳統儒生的禮制及對王爺的敬畏,是臺灣王爺信仰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西港慶安宮王府行儀,約始於十九世紀中葉,為西港刈香三大主軸之一,掌握了香醮期間各式儀程之進展與節奏,包括香陣之領旨進出、道士團之覲朝、神尊之參禮等,在西港刈香中地位重要,傳承迄今,皆由香境內儒生主導,內容仍能與清代《醮事簿》大致對應,為臺灣王府行儀中保存最完整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