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傳承,代代相傳

臺南市麻豆區

麻豆紀安宮金獅陣

麻豆紀安宮金獅陣

臺南市麻豆區

看見傳承,代代相傳

麻豆紀安宮金獅陣

2023-11-07

麻豆鎮「紀安宮」,創立於西元1700年,主祀東晉淝水之戰謝安,至今已逾三百多年。「麻豆紀安宮金獅陣」與本縣已登錄縣定傳統藝術「西港廣慈宮金獅陣」互為獅母與獅子,為西港香入廟時,能同時進入西港慶安宮王府參拜的兩隻獅。「麻豆紀安宮金獅陣」源於烏竹林廣慈宮現任主委謝顯森之曾祖父謝燕(俗稱燕師),約至西元1881年前後延續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其獅頭之製作仍沿用舊習,以泥土製成模型,再用牛皮紙、報紙及紗布一層一層包裹,修飾完成裱糊後,藉由日光照射整個模型成堅硬狀態,再用竹子固定後,用藤條片作為綁線,最後加以粉飾、彩繪、安裝鏡片以及鬃鬚,即完成紅獅頭。

麻豆紀安宮金獅陣擁有獨特地方特色,作為謝厝寮專屬陣頭,積極參與麻豆和西港刈香活動,扮演著「麻豆香」和「西港香」的開路先鋒角色。該陣頭的獅頭保持傳統風格,不進行火化,並且每科獅頭皆為全新製作,同時保留舊獅頭,呈現獨特的特殊性。此外,麻豆紀安宮金獅陣每三年出陣一次,展現濃厚的民俗性和儀式性。在歷史、文物和技藝方面,它都符合指定基準和相關要件,彰顯其珍貴的文化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1-15

八份開基姑媽宮為「西港刈香」的發源地,清代原組金獅陣,後因經濟問題而結束,改組北管,1911年為參加西港刈香及保護庄廟,創立宋江陣,第一代成員為陳日茂、陳選等人,據耆老口述,八卦陣為佳里番仔寮師傅所教,「暗館」則是竹仔港師傅傳授,本陣屬「青腳巾」系統,創立至今已逾百年,參與西港刈香已歷35科,從未間斷。2011年成立拳頭會龍安武館,紮根傳統武術,也陸續培養出新生代宋江陣成員。創陣至今維持庄頭陣形式,從組陣、入館、開訓、開館、探館、參與香科、謝館,無不遵守傳統,依序進行。 儀式嚴謹,保留若干傳統禁忌。陣法節奏快、變化多端,經典者如八卦陣(又名巡更護主),成員武藝紮實,教練團傳承信念堅定,小庄頭組大陣,向心力極強。

2023-11-14

’a’owaz是賽夏族人向天神koko' wa:on祈求能風調雨順,農作物豐收,族人能安居樂業生活。是賽夏族農耕小米文化的象徵,為全族性的祭儀早期為四種祭儀分別是祈晴祭、祈雨祭、祈鎮風、祈驅疫,祭典執行的內容會隨著目的而不同,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鎮風祭已廢止,而祈雨祭、祈晴祭和驅疫祭合併成為祈天祭。1945年之後,祈天祭每年舉行,並未中斷,歷次祭典儀式大致依照舊俗並無改變,並與文獻記載之儀式過程相符。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具文化生命力,持續傳承與實踐,保留完整的祭典儀式結構。

2023-11-10

「梧棲走大轎」和一般民俗活動不同,只在媽祖遶境或進香活動時,各個廟宇回來競跑進廟的儀式;在臺灣地區相當少見,也作為各宮廟競爭的活動。「走大轎」儀式最早的發展區域是梧棲老街區,後來逐漸形成整個梧棲區的祭典儀式,但由於是依附在神明遶境或進香的活動之中,每次走大轎的規模與時間無固定的模式,但此項儀式為全國唯一,具有其特殊性。而早期梧棲街區廟宇扛大轎並無所謂的「踏腳步」,主要就是以走大轎來進行,所謂的走大轎,就是由扛轎子的人,將轎子扛起,然後急速往前奔跑,在廟前或對方轎子前,所有扛轎者向後轉180度,再衝回起步處,有時一組人連續跑了數趟,有時會更換扛轎者,然後繼續奔跑,直到大家願意停止。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