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推廣的操偶人生

金門縣金寧鄉

金門傀儡戲劇團

金門傀儡戲劇團

金門縣金寧鄉

傳承與推廣的操偶人生

金門傀儡戲劇團

2023-11-07

金門的傀儡戲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它源自泉州系統,受到閩南文化影響,並在金門傳承發展。這種表演藝術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承載著民俗科儀和宗教信仰的特殊性。傀儡戲在金門區分為文戲和武戲兩大類型,用於不同類型的儀式和宗教活動,並保留了南管系統的傳統音樂。這種表演形式在金門地區具有時代和流派特色,展現了豐富的地方文化,並且在金門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


傀儡戲是一種由人操絃弄偶表演戲劇的藝術,又稱為「線戲」或「嘉禮戲」(閩南語) ,是中國最古老的戲劇之一,約在西漢中期就已經有懸絲傀儡戲表演的文獻記載。傀儡戲隨著閩籍移民傳入台灣,最早的文獻為清道光十五年八月(1835)台南祀典武廟〈武廟禳熒祈安建醮牌記〉中記有魁儡戲班演出戲金的文字紀錄。台灣由於閩籍移民的分布,傀儡戲因而分成南北兩派。北派多屬漳州移民系統,以消災、除煞、驅邪等宗教性儀式為主,以宜蘭為中心;南派則是以泉州移民為主,以神明誕辰、結婚酬神、賀壽等祈福為主要儀式,以高雄為中心。金門舊制屬泉州同安縣,其文化保有許多閩南文化特色與典章制度。而據邱坤良先生考證,金門的傀儡戲與台灣南派同屬泉州系統,傳入時間可上推至清中葉時期。

相關文章

2023-11-03

白鶴陣起源自宋江陣,與金獅陣、五虎平西陣同為一系統的孿生陣頭。主角雖然不同,但演出模式和宗教角色相近。在這個系統中,宋江陣是基礎,主角為「頭旗」,加上「獅頭」就成為「金獅陣」,再加上「白鶴」則是「白鶴陣」。台南縣七股鄉的樹林村保安宮和台南市安南區土城仔蚵寮的白鶴陣是其中較為著名的兩個陣頭。

2023-11-14

鳳邑舊城城隍出巡最早在日大正7年(1918)即有相關紀錄。出巡繞境活動,彰顯鳳邑舊城城隍廟的傳統信仰,與興隆內外里十三角落相互連結的地方性,鳳邑舊城城隍廟管理委員會即由這十三角落公廟共同等組。城隍出巡前的開營、接旨,香陣中的路關牌交接、長老坐三輪車、自問心大算盤、軟身城隍、點心旗(梓官區茄坑)及庄頭自組陣頭(宋江獅、十二婆姐陣)等等,具在地特色。民俗活動與地方人民生活緊密結合,目前居民仍持續進行,互動參與度極高。

2023-11-07

林口樂林園是一個成立於日昭和元年(1926年)的北管子弟社團,具有悠久的歷史。林口樂林園的社員具有習北管西皮和福路兩類曲藝的技能,並且精湛地表現北管技藝特色。該團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培育在地子弟傳習北管曲藝,並持續傳承九代北管子弟,保有固定的教學和演出活動。樂林園的組織運作健全,擁有固定的曲館和財產,並且在營運方面狀況良好。此外,該社團還保存著豐富的北管文物,包括曲譜、劇本、彩旗、彩牌、樂器等,符合登錄傳統表演藝術文化資產的各項基準和條件。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