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傳統靈魂一輩子

臺中市清水區

南管音樂-清雅樂府

南管音樂-清雅樂府

臺中市清水區

一甲子傳統靈魂一輩子

南管音樂-清雅樂府

2023-11-07

清雅樂府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的相關審查基準。他們保存了傳統南管音樂的特質,具有泉州移民文化特色,並繼承了傳統的工尺譜特色,具有特殊性。南管音樂在臺灣有悠久的歷史,與地方文化發展密切相關,具有地方性意義。經過本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議審議,清雅樂府被認定為符合藝術性、特殊性和地方性等三項審查基準,因此值得登錄保存。

據林茂賢教授研究調查指出,廣義的南管指中國南方語系之音樂,它也有五音、絃管、南音、南樂、郎君樂、郎君唱等名稱。南管樂曲分有指、譜、曲三類,「指」又稱指套,即套曲,為有譜、有詞、有人物故事可供演唱之內容者。「譜」指樂器演奏曲,「曲」又稱唱曲,即散曲,為供演唱之單曲。唱詞發音以泉州土腔為主,少數曲子以北方話演唱,俗稱「南北交」。 以南管之發展言,東晉五胡亂華,北方中原民族大舉南遷避禍,中原文化逐因而傳入福建閩南泉州一帶;及至唐末經王審知兄弟的推行,並吸收唐代大曲部分精華,與當地音樂結合,逐漸形成「南管」樂曲。宋朝王室為躲避金人,政治經濟南遷,因福建泉州是對外最早的港口,商船雲集,人口增加,文化日趨興盛,民間娛樂場所應運而興,於是一般藝人及愛好南音之士,逐競相創作新詞,使南音的內容更加充實。 元朝時,文人加入戲曲創作,南管一方面吸取元曲之內容,一方面模仿其風格從事創作。及至五大傳奇《琵琶記》、《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及《殺狗記》產生後,更豐富南管曲文。此外各地聲腔亦為南管所吸收、融合。 台灣南管由閩南傳入,最初流行於澎湖地區,其次為嘉義,繼而彰化鹿港一帶,相繼設館,聘請南管藝師傳授唱曲及樂器演奏。

相關文章

2023-11-14

保西代天府又稱大人廟,主祀朱、池、李三府千歲,為古昔「保西里」之境主廟,下轄5里「八保庄」,為南關線三大廟之一,與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自古即有交陪關係,其中一廟建醮,另兩大境主廟必連動支援,建構出南關線之信仰圈與生命共同體意義。大人廟之首科王醮始於1925年,為不定期舉辦,迄今六科,已有近百年歷史。

2023-11-03

吉和堂八家將成立歷史久遠,為原臺南縣八家將的先驅,至今維繫傳統表演陣式,並傳承多團八家將團。仍保有臉譜藝術,值得保存。在傳統的民間陣頭上具有特色,表現深耕傳統文化與地區文化的特殊性與價值,吉和堂值得列為保存團體。

2023-10-13

過火,是一種潔淨的儀式,在新莊稱之為「弄過火」,有文史工作者認為弄之意義在於「衝」、「闖」及「撞」之意涵在其中,因此就是指衝、闖過「火堆」。過火分可為五種:金紙堆、七星爐、炭火、檀香爐、火城;而另一類田調研究則將過火分為七類:過柴火、過烘爐火、過金紙火、過火城、過油鼎火以及過燈燭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