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甲戲之美

新北市三重區

南管新錦珠劇團

南管新錦珠劇團

新北市三重區

九甲戲之美

南管新錦珠劇團

2023-11-07

南管新錦珠劇團具備前、後場的戲班,並且擅長進行「九甲戲」的表演與教學。他們的演員唱腔優美,身段細膩,展現出溫婉柔美的特色,具有高度的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目的登錄基準,即「具有藝術價值者」。此外,南管新錦珠劇團保存了臺灣九甲戲「南唱北打」的獨特藝術特色,表現出特殊性。他們的技法優秀,保存了九甲戲的傳統藝術元素,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2目的登錄基準,即「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

該團的藝術傳承來自臺灣九甲戲王包,並在臺灣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戲曲藝術。他們的劇目、曲牌、唱腔與身段具有地方性,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3目的登錄基準,即「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此外,南管新錦珠劇團積極參與薪傳教學,並在彰化南北管音樂戲曲館、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等地進行傳統戲曲的推廣工作,對傳統戲曲的傳承與推廣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相關文章

2023-11-14

直加弄香,又稱「安定香」,推測最早可能源於1864年(清同治三年)頂下各庄出力重建保安宮完工後,便開始有了香科雛形,但至今並無相關清代文物、文獻出土,難以考查當時活動樣貌。而至少最晚於日治時期便是每三年乙科舉行刈香遶境。 安定保安宮直加弄香是從各庄齊建保生大廟延伸而來,是地方人文歷史的濃縮。香科活動最為每三年乙科,稱為「小科」,採「年底建醮、隔年三月刈香」之型態,1994年(民國八十三年)改成「香醮合一」,2006年(民國九十五年)再改以「城隍夜巡」取代香科、以「三朝祈安禮斗法會」取代醮科,並每12年(未年)再擴大為全交陪境會香及作醮,稱之為「大科」形成今日所見的「直加弄香」。

2023-11-03

在臺灣的客家戲曲傳統中,客家採茶戲分為大戲(客家採茶戲)和小戲(客家三腳採茶戲)。小戲以九腔十八調講述《張三郎賣茶》的主題,角色包括張三郎(茶郎)的丑角、大嫂(張三郎的妻子)的旦角、以及三妹(張三郎的妹妹)的旦角,因此被稱作三腳戲。這種演出形式簡潔經濟,內容貼近客家常民生活,反映了採茶和賣茶的生活寫照。

2023-11-03

王藝明布袋戲團是台灣布袋戲界的重要代表,屬於南管派的其中一支戲團。在布袋戲的發展歷程中,不同地區形成了南管、北管和潮調三大派流,而王藝明布袋戲團則深耕於南管派的傳統,為台灣南部地區的布袋戲愛好者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戲劇體驗。團長王藝明是布袋戲大師黃俊雄的弟子,承襲了師傅的技藝與傳統,並將其發揚光大。該團的表演風格獨特,王藝明在演出中扮演所有角色的對白與念白,成為戲中的掛牌主演者,展現了他的演技和才華。不僅如此,王藝明布袋戲團的演出場地也別具特色,他們的戲棚在正面一側開有一個洞口,王藝明常常站在洞內進行口白演出,這種演出方式為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視覺和聽覺感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