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傳統兼吸引眼球

臺南市新營區

竹馬陣

竹馬陣

臺南市新營區

保存傳統兼吸引眼球

竹馬陣

2023-11-06

竹馬陣是台南市新營區土庫里土安宮的專屬陣頭,又稱為「竹馬團」,以12生肖為表演形態的南管陣頭。主要演出劇目是「陳三五娘野春仔告御狀」,表演內容包括唱、舞和口白。據傳,陣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雍正9年(1712年),一位唐山師傅奉迎田都元師來此落腳,最早曾在屏東的「水底寮」訓練過一團竹馬陣。因在水底寮未受到禮遇,他轉移到土庫,並開始教授竹馬陣的藝術。

然而,竹馬陣在1985年於台南縣立文化中心表演後,成員逐漸流失,後繼無人,陣頭停止了出陣,即便在平常的聚集練習中,也是少有機會。直到1995年,當地地方和學校的努力下,「土庫國小」成立了「學生竹馬陣」,延續了竹馬陣的傳統。

竹馬陣具有宗教性、藝術性、音樂性和戲劇性的特點,既有藝術性的陣頭表演形態,又具有宗教性的鎮煞作用。陣頭以12生肖為表演形態,原為當地農閒的娛樂活動。表演內容包括唱、舞和口白,服飾、臉譜、唱腔和動作皆具藝術價值。竹馬陣具有獨特的特點,包括傳統的「打面」、12生肖臉譜和南管配樂等元素,在全台絕無僅有,是獨一無二的。竹馬陣是台灣最早且唯一的陣頭,不僅保有民間傳統藝陣的表演方式,還包括小戲的唱腔、唱詞,並有二弦、三弦、大廣弦等傳統樂器的配樂,具有獨特性,值得保存。在陣頭表演時,表演者配合唸咒文,使用12生肖腳踏七星步,依序表演開大小、分陰陽、交陣、配對和點四門等陣式,相當具宗教神秘色彩。在出陣時,仍保持畫臉的傳統習俗,增加了陣頭的神秘氛圍。表演者多為年事已高的長者,技藝的傳承面臨著挑戰。

相關文章

2023-10-13

臺灣跳鍾馗的主要目的在於驅除邪煞,祈求生活環境安寧。以鍾馗驅邪的習俗基本上是由中國大陸古代驅逐疫鬼的大儺轉化而來,明清學者認為鍾馗是由古人擊鬼法物之一的『終葵』(桃木棒)衍化,最遲應該在唐初神格化。關於鍾馗的傳說甚多,其中一則敘述鍾馗出現在唐明皇臥病時的夢境裡,以啖鬼手段驅邪。在宋代,除了沿襲唐人年終懸掛鍾馗圖像避邪的習俗外,除夕時並有由伶工裝扮鍾馗,敲擊鑼鼓遊行的儀式。

2023-11-14

「王府行儀」為儒家儀禮與道教祭祀科儀的融合,「王府」為王爺代天巡狩期間辦公之「行臺」,極為神聖與神秘,相應此空間布置而生的各項儀禮及排場,即為「王府行儀」,反映了傳統儒生的禮制及對王爺的敬畏,是臺灣王爺信仰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西港慶安宮王府行儀,約始於十九世紀中葉,為西港刈香三大主軸之一,掌握了香醮期間各式儀程之進展與節奏,包括香陣之領旨進出、道士團之覲朝、神尊之參禮等,在西港刈香中地位重要,傳承迄今,皆由香境內儒生主導,內容仍能與清代《醮事簿》大致對應,為臺灣王府行儀中保存最完整者。

2023-11-06

馬蘭複音歌謠,也被學界稱為「對位式複音歌唱」,是阿美族獨特的歌唱形式。這種歌唱技法自1922年日治時期起就受到學者的關注,並在臺灣光復後得到推廣。在這個歌唱風格中,至少需要兩位或兩位以上的成年族人,其中一位男性擔任領唱,唱一段開頭的部分,然後由其他歌者接唱。通常,女性負責高音部分,而其他人則在一般音域內演唱。每位歌者都要善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技巧來改變旋律和即興填詞。在主唱者的音域中穿梭,使歌曲在過程中變化豐富,但結束時又能合為一體。這種特殊的歌唱技法在臺灣原住民中是少見的,因此享有天籟之音的美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