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傳統領域守護者

桃園市復興區

泰雅族口述傳統

泰雅族口述傳統

桃園市復興區

原住民傳統領域守護者

泰雅族口述傳統

2023-11-06


黃榮泉(1932~2019),桃園復興人,其所吟唱者,於文化及族語能力急遽變遷與衰退的今日,彌足珍貴。而其所吟唱之內容,始於泰雅族由南投瑞岩祖源地遷徙,輾轉擴散流佈至大漢溪上游沿線今新竹縣尖石鄉、桃園縣復興鄉,鉅細靡遺的傳頌相關之部落遷徙源流。

黃榮泉是一位傑出的泰雅族文化保存者,他的貢獻不僅在於對泰雅文化和語言的紀錄,更體現了他對族群文化的深厚瞭解和學者的關懷。作為泰雅族的第一代高等教育者,他具有特殊的地位,參與過外國學者的泰雅語翻譯工作,並且具備設計建築圖的能力,通曉英文和日文,顯示出他在語言和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優勢。黃榮泉的工作展現了深入研究泰雅族表演藝術和工藝美術的熱情。他不僅協助完成了泰雅文化館,還建立了完整的泰雅族文化和文物研究紀錄,對於泰雅族地方性文化的保存和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的研究工作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體現了他對族群傳統知識和技藝的尊重與傳承。

此外,黃榮泉精通泰雅族的口述傳統知識,包括傳統遷移史詩的演唱和說唱,並且能夠吟唱Lmuhuw,這是泰雅族獨特的文化元素之一。他的技藝展現了泰雅族音樂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並在族內保持著傳統音樂藝術的生命力。總的來看,黃榮泉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對泰雅族文化的熱愛和尊重,以及卓越的口述傳統知識和技藝,成為了泰雅族文化保存的重要推手。他的努力不僅豐富了泰雅族文化的內涵,也為後人傳承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相關文章

2023-11-14

1684年(清康熙23年)漢人移民受到渡臺禁令影響,形成「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現象,而有許多俗稱「羅漢腳」的單身男性遊民。當時臺灣瘴厲瘟疫嚴重、械鬥民變頻繁,這些羅漢腳過世後經常無人祭祀,淪為無祀孤魂,善心人士乃於中元普度加以祭祀。 在臺灣民間信仰觀念裡,認為每年農曆7月鬼門開,讓孤魂野鬼得以重返人間接受普度。農曆7月15日是地官大帝聖誕,民間信仰認為地官大帝具有「赦罪」能力,因此在此時透過普度,能使地官大帝赦度眾生。普度除了能協助孤魂野鬼或祖先獲得赦度,同時也能讓自己在陽世間獲得較好的生活,藉此達到境安人和、冥陽兩利。

2023-11-14

十八庄範圍在清治時期分屬藍興堡與貓羅堡。日治時期則歸大屯郡烏日庄、大里庄、大平庄、霧峰庄等管轄地區。相傳清道光年間大屯十八庄遭逢「烏龜病」病蟲害肆虐,居民共議迎請中部地區各宮廟媽祖聯合出巡壓制病蟲害,媽祖所到之處即天降大雨,使蟲害消退,遂形成每年固定迎請媽祖前來巡視禳災祈福的民俗活動。

2023-11-14

「上白礁」係「前往白礁鄉謁祖」之意。據考證,學甲上白礁源於清領時期,學甲地區鄉民經常於保生大帝神誕日前的農曆3月11日返回原鄉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謁祖;日治時期後由於臺灣、中國民間往來受限,遂逐漸改於當年登陸之處(將軍溪畔)舉行隔海謁祖祭典。初期受限於人力、物力,並非年年舉辦,約於20世紀中葉固定為每年舉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