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琴民謠阿嬤

屏東縣恆春鎮

恆春民謠-陳英

恆春民謠-陳英

屏東縣恆春鎮

月琴民謠阿嬤

恆春民謠-陳英

2023-11-06

陳英女士具備出色的恆春民謠演唱技藝,能夠表現恆春民謠的六大調。她的表演技巧優秀,唱作俱佳,並且這些表演都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即興演出的。她不僅具有深厚的知識和技藝,還能正確體現恆春民謠的特色,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款的認定基準,即具有代表性。

此外,陳英女士不僅在恆春民謠的教育和推廣方面積極參與,並且致力於傳承和演出工作。她不吝於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並且在傳承過程中加入了創新元素,提攜後進,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2款的認定基準,即具有傳習能力和意願。這些努力和貢獻使得她在恆春民謠的領域中具有卓越的地位。

民謠是民間自然產生的歌曲,作者往往不詳,內容大抵是描述日常生活與表露喜怒哀樂的情懷。以情歌、勞動歌、祭祀歌為主,因為是集體創作,故帶有濃厚的民族情感及鄉土氣息。恆春民謠屬福佬係民歌的「地方性民歌系統」。蘊含豐富的民俗現象與廣泛的恆春半島語言特色,更能突顯出南台灣多元的風貌與文化遺產,也流露出一般平民百姓的心聲與生活型態,這些來自民間的聲音,是最真的生活寫實。

相關文章

2023-11-14

「殲砲城」的由來,相傳是明鄭、前清時期六堆義勇軍為了保家衛土,嚇阻敵人戰力作準備;或說是五溝水聚落早年因附近平埔族的侵擾,因此村民想出一種燃炮糾眾的預警方式,漸漸演變為今日每年一度,與六堆元宵作福活動結合在一起的「殲砲城」慶祝活動。五溝水傳統殲炮城這個活動是在每年元宵節的時候舉辦。在活動期間,五溝水東柵伯公祠前的馬路會先架設一座單支炮城供民眾丟擲。傳統殲炮城所使用的是塑膠籃製作而成的炮籠。照片中可以看到炮手點燃手中的鞭炮,並將鞭炮往炮籠的洞口瞄準並投擲。如果有人成功攻下炮城,一開始就藏在炮籠底下的字軸就會掉下來,字軸上會寫著吉祥的成語,有著祈福的意涵。

2023-11-07

學甲謝姓獅團是一支每年訓練並參與慶典活動的團隊,主要出陣於學甲上白礁和四年一科的「學甲香」慶典,是慈濟宮保生大帝的「駕前」陣頭,與謝姓家族的開拓史密切相關,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非常值得保存。此團由西港區烏竹林廣慈宮金獅陣的師傅所成立,不僅每年出陣,還將技藝傳承給學甲國中,代代相傳,具有持續傳承的意義。此外,該團的獅頭是以傳統方法自製,相當罕見,更增添了其保存價值。

2023-10-13

利澤簡本為蘭陽平原溪南地區的主要河港,清嘉慶年間有福建船民隨船供奉湄洲媽祖廟的分靈神座,常保平安、並能顯靈,讓海水暴漲,使船隻順利進出,被利澤簡居民迎奉安置在港邊大榕樹下,結廬參拜。 利澤簡因有水運之利,居民日增,形成街市,乃在1826(清道光6)年,決議在街上建廟,命名「永安宮」,成為溪南地區唯一座東朝西、背海面山的媽祖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