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客家文化生命力

高雄市美濃區

美濃客家八音團

美濃客家八音團

高雄市美濃區

展現客家文化生命力

美濃客家八音團

2023-11-06


美濃客家八音團是一支以嗩吶為主奏樂器,並搭配弦律性與打擊樂器的客家八音團體。他們的演奏風格在南部客家族群的生活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別在歲時節慶和生命禮俗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支團體展現了客家族群傳統音樂的特色,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

美濃客家八音團保存並傳承了南部客家族群在地音樂傳統,他們的八音演奏通常由四人組成(在喪事時則為三人),包括了絲竹樂器和打擊樂器,展現了豐富的音樂組合。儘管人數較少,他們的演奏具有地方色彩和獨特的流派特色,同時也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

這支團體在南部地區被視為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八音團體,他們熟練掌握著八音曲目,並且對客家生活禮儀和歲時節慶儀式非常熟悉。他們不僅精通這項傳統藝術,也能夠體現出這個文化的深厚底蘊,為客家族群的音樂傳統保持著活力。

「客家八音」是最具客家色彩的純音樂藝術,其音樂風格、演出形式、音樂內容與樂器使用,隨著族群遷徙而融合各地傳統民間音樂,逐漸演變成一特殊的器樂曲種。「客家八音」是以鼓吹樂為基本形式的一種樂器合奏,即以鑼鼓樂為基礎加嗩吶類樂器為主。演奏內容分為「吹場樂」和「絃索樂」。「吹場樂」即鼓吹樂,主要用於廟會典禮和婚喪喜慶等禮俗等演出;「絃索樂」多用於北管戲以及純器樂演奏。 臺灣客家八音最常用於婚喪喜慶等場合,但台灣南部和北部在使用樂器和編制上有所不同。客家八音演奏的場合與民間的活動息息相關,舉凡廟會、宗教活動或生命禮俗皆需要它;另外它也與臺灣傳統北管戲密不可分。

相關文章

2023-11-14

據傳乾隆13年(西元1748年)十二月初六日,媽祖後裔孫林各,跨海東遷,拓殖斯土。恭請林祖姑天上聖母聖像隨身護佑,並由同宗林謁公請林祖姑天上聖母神像從溪尾仔上岸並奉祀於田中央庄內。光緒5年(西元1879年),被信士請走不還,經田中央三位宗親邀月眉厝、柑仔井、牛埔仔番社口之間宗親,六人組成迎回林祖姑婆小組;爾後更邀請:大竹圍、番社口、牛埔仔、外快官、市仔尾、祖廟仔、下篰仔、中街仔、過溝仔、西庄仔、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北門口、南門口(番社)、坑仔內、田中央一、田中央二、田中央三、中察、柑仔井、草屯月眉厝一、月眉厝二,共聯合廿四庄林氏宗親之力,得以物歸原主。 之後經多年演變為:「中部二十四庄林祖姑天上聖母會」(暱稱 私媽祖會),由二十四庄林姓宗親於清代組成之神明會,所奉祀的媽祖原來屬於私媽祖,無固定會址,憑媽祖聖裁,輪流奉祀,至今已逾二百五十年。

2023-11-03

郭應護先生是鹿港遏雲齋南管樂團的傑出藝術家,他對南管音樂的熱愛和專業造詣使他成為當地南管文化的重要傳承者。他具有豐富的南管音樂經歷,早在父親的影響下就開始接觸南管音樂,並且在遏雲齋學習南管的過程中得以精進自己的技藝。

2023-11-02

詹文贊先生是北管音樂的優秀代表,出身於新北市汐止的樂英社,具有逾半世紀的北管音樂學習經驗。他深入研究當地的社派(福路)曲館音樂文化,師承多位北管老師,包括鄭炳煌、郭成、劉永連、王福貴、何旺全等,並且精通文武場各種樂器表演和排場演唱。詹文贊能夠展現出臺灣北部北管音樂的獨特風格和音樂系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