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傳統領域守護者

桃園市復興區

泰雅族口述傳統

泰雅族口述傳統

桃園市復興區

原住民傳統領域守護者

泰雅族口述傳統

2023-11-06


黃榮泉(1932~2019),桃園復興人,其所吟唱者,於文化及族語能力急遽變遷與衰退的今日,彌足珍貴。而其所吟唱之內容,始於泰雅族由南投瑞岩祖源地遷徙,輾轉擴散流佈至大漢溪上游沿線今新竹縣尖石鄉、桃園縣復興鄉,鉅細靡遺的傳頌相關之部落遷徙源流。

黃榮泉是一位傑出的泰雅族文化保存者,他的貢獻不僅在於對泰雅文化和語言的紀錄,更體現了他對族群文化的深厚瞭解和學者的關懷。作為泰雅族的第一代高等教育者,他具有特殊的地位,參與過外國學者的泰雅語翻譯工作,並且具備設計建築圖的能力,通曉英文和日文,顯示出他在語言和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優勢。黃榮泉的工作展現了深入研究泰雅族表演藝術和工藝美術的熱情。他不僅協助完成了泰雅文化館,還建立了完整的泰雅族文化和文物研究紀錄,對於泰雅族地方性文化的保存和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的研究工作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體現了他對族群傳統知識和技藝的尊重與傳承。

此外,黃榮泉精通泰雅族的口述傳統知識,包括傳統遷移史詩的演唱和說唱,並且能夠吟唱Lmuhuw,這是泰雅族獨特的文化元素之一。他的技藝展現了泰雅族音樂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並在族內保持著傳統音樂藝術的生命力。總的來看,黃榮泉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對泰雅族文化的熱愛和尊重,以及卓越的口述傳統知識和技藝,成為了泰雅族文化保存的重要推手。他的努力不僅豐富了泰雅族文化的內涵,也為後人傳承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相關文章

2023-11-02

台北靈安社,創立於清同治10年(1871年),是北管曲藝傳統的典範,其表演藝術和文化傳承深厚,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款,具有代表性。近年來,台北靈安社積極培育愛好者和後進,特別是中小學生,加入北管音樂的學習和傳承,組織結構明確,工作分工細緻,展現出優秀的傳習能力和意願,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2款。作為台北霞海城隍廟五月十三迎城隍的駕前軒社,台北靈安社在北管軒社中具有指標性,不論在歷史傳承、藝術表現和子弟戲演出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展現,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3款,具有適當性。台北靈安社師承北管先生,以福祿派為主,多以古路為主要表演風格。早期的老師大多來自基隆和暖暖等地,因此早期的北管風格受到基隆福祿的影響。在戲曲唱腔和曲牌方面,台北靈安社受到基隆福祿的深遠影響,展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

2023-10-13

風獅爺起源,目前尚無確切的資料,金門的風獅爺,據推測乃由於明代中葉之後,金門因煮鹽、海盜危患,使樹木大量減少,每屆秋冬之季,風砂肆虐,居民為風砂疾病所苦,故於迎風及路口處,設置風獅以鎮風制煞,相因而成習俗。

2023-11-02

陳鳳桂外公自組戲班,父母皆為歌仔戲演員,承襲表演家風,自小在舞台上嶄露頭角。母親將其送入「藝霞歌舞劇團」學習。1984年「藝霞歌劇團」結束後,陳鳳桂帶領藝霞的姊妹們加入餐廳秀及工地秀,見證了台灣經濟榮景的新局面。1985年陳鳳桂陸續參加「台視楊麗花歌劇團」、「中視歌劇團」、「華視葉青歌仔戲團」開始電視歌仔戲的演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