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傳統領域守護者

桃園市復興區

泰雅族口述傳統

泰雅族口述傳統

桃園市復興區

原住民傳統領域守護者

泰雅族口述傳統

2023-11-06


黃榮泉(1932~2019),桃園復興人,其所吟唱者,於文化及族語能力急遽變遷與衰退的今日,彌足珍貴。而其所吟唱之內容,始於泰雅族由南投瑞岩祖源地遷徙,輾轉擴散流佈至大漢溪上游沿線今新竹縣尖石鄉、桃園縣復興鄉,鉅細靡遺的傳頌相關之部落遷徙源流。

黃榮泉是一位傑出的泰雅族文化保存者,他的貢獻不僅在於對泰雅文化和語言的紀錄,更體現了他對族群文化的深厚瞭解和學者的關懷。作為泰雅族的第一代高等教育者,他具有特殊的地位,參與過外國學者的泰雅語翻譯工作,並且具備設計建築圖的能力,通曉英文和日文,顯示出他在語言和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優勢。黃榮泉的工作展現了深入研究泰雅族表演藝術和工藝美術的熱情。他不僅協助完成了泰雅文化館,還建立了完整的泰雅族文化和文物研究紀錄,對於泰雅族地方性文化的保存和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的研究工作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體現了他對族群傳統知識和技藝的尊重與傳承。

此外,黃榮泉精通泰雅族的口述傳統知識,包括傳統遷移史詩的演唱和說唱,並且能夠吟唱Lmuhuw,這是泰雅族獨特的文化元素之一。他的技藝展現了泰雅族音樂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並在族內保持著傳統音樂藝術的生命力。總的來看,黃榮泉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對泰雅族文化的熱愛和尊重,以及卓越的口述傳統知識和技藝,成為了泰雅族文化保存的重要推手。他的努力不僅豐富了泰雅族文化的內涵,也為後人傳承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相關文章

2023-11-07

王慶芳是日治時期來台的京劇演員江玉寶之子,他的母親黃菊妹則是採茶班的演員。在三歲時,他被過繼給了與父母親同戲班的王進和潘清金夫婦,從此改姓為「王」。七歲時,他加入了竹南亂彈班「慶桂春陞」的囝仔班,在這裡他學習了「三花」技巧,並隨後跟隨養父王進參加了不同的亂彈戲班,包括「南華陞」、「新全陞」和「新興陞」等。在十四歲時,他開始擔任「老新興」的角色,並且學習了「小生」的表演,受到養父王進的指導,並開始參與排戲工作。十八歲時,他進入了「再復興」東社班,已能夠獨當一面。

2023-11-06

『臺灣十全腔聖樂團』起源於台灣光復後在高雄市成立的第一個聖樂團體──『至誠聖堂暨率性佛堂聖樂團』。樂團的創辦人兼團長李添貴藝師是該團的第一代聖樂生,他於1993年榮獲教育部薪傳獎後,成立了『李添貴薪傳樂團』。之後於2004年,樂團再度轉型為現在的『臺灣十全腔聖樂團』,並持續在高雄地區推動聖樂的薪傳工作。

2023-10-13

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相傳清乾隆年間先民自泉州安溪清水巖奉請清水祖師香火來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三峽、鶯歌、樹林、大溪的泉州籍移民倡議建廟,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於三峽建立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並以姓氏分為七個股,由七股的信徒管理廟務。 七股的順序:第一股劉姓、第二股大集姓、第三股陳姓、第四股林姓、第五股中庄集姓、第六股李姓、第七股王姓,因而地方有「劉頭王尾」之說,七個股每年輪值一個股,由值年股(稱為「著股」)形成祭典組織負責當年祭典。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