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獨樹一幟特色音樂

彰化縣彰化市

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

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

彰化縣彰化市

全台獨樹一幟特色音樂

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

2023-11-03


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的創立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間,即約在西元1840年左右。這支南管樂團的創社始於當時,由王崑山先生(號稱虎先)所領導。他是南管音樂及南管戲曲泉州派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聚英社在本縣南音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當地南管音樂的代表性團體。這支樂團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展現了當地南音文化的獨特魅力。因其對於傳統南管音樂的貢獻,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被譽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得以延續並傳承南管音樂的精髓。


南管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古典音樂之一。原屬閩南民間音樂的一環,隨著中國泉州、廈門的移民傳播至臺灣、澎湖、金門、香港、澳門、東南亞各地僑社,目前確定還有南管館閣活動的地方,除了中國泉廈原生地,與湘西懷化土家族自治區外,尚有臺灣、港澳、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越南等地。「南管」之名,在臺灣乃是相對於「北管」之稱,另有「泉州絃管」、「絃管」、「南樂」、「南曲」、「錦曲」、「郎君樂」、「五音」、「郎君唱」、「御前清曲」等名稱,各地絃友常摻雜使用。 傳統館閣命名,常見「南樂社」,如「華聲南樂社」;也有稱為「郎君社」,如「集美郎君社」。曲簿也稱「南樂曲集」,如張再興編輯的《南樂曲集》。但「南管」是臺灣目前最常用的名稱,東南亞地區早期都稱「南樂」,但近20年來,受到中國泉廈地區教館先生影響,現概以「南音」稱之。

相關文章

2023-11-13

在儀式正典當日,約在下午6時乩童便會帶領著爐主與頭人(地方的意見領袖)祭祀太祖,恭請老祖降臨公廨接受族人的祝壽,接著開始進行點豬儀式,請求太祖點收各項祭品。接著便會稍作休息,直到晚間11時才會再次開始儀式,而這之間則是安插許多表演活動。到了11時,乩童便會開始拜天公、牽曲、翻豬、再牽曲(「牽曲」是一種由婦女擔任,雙手交叉牽圍成圈,配合簡單的二進一退舞步,邊唱邊跳的儀式歌謠,主要在於感念太祖的庇護),至此頭一日的夜祭算是告一段落。隔天15日上午約8時,便會到村內各家進行牽曲祝賀,牽曲結束後便進行禁向與收向儀式(將神靈引回祭祀用的瓶體之中),等到中午時分,村內族人與來賓一起享用午餐後,約下午2時左右擲杯選出下屆爐主及頭家,至此整個太祖夜祭儀式便算是完成。

2023-10-13

先民搬遷至大路關後,於每年農曆7月15日中元節,家家戶戶皆準備豐富的祭品,盛重地舉辦「渡孤」儀式,尤其是廟方更會準備全豬、全雞、牲禮、麵羊及豐盛的紅粄、瓜果、油、鹽、米等祭品酬拜好兄弟,而全豬、雞則於渡孤儀式後由輪值整年祭祀活動的鄰甲村民分食。 其餘祭品則是讓其他村民在活動結束後,搶食祭品。

2023-11-07

150多年歷史的北港金聲順開路鼓,在李春生推動下成立「金聲順古樂協會」。他自幼跟隨父親李淵學習北管,精通各項北管樂器,逢年過節的時候,開路鼓就是打陣頭的隊伍,驕傲地走在隊伍的前端,用喧天的鑼鼓聲向鄉親們宣告神明駕到。 由於皆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使得樂曲容易隨著前輩的黎氏兒佚失,因此李春生肩負起數百首樂曲的傳承,除了只到北管樂團外,更是偕同政府拍攝紀錄片,保存了相關影像及記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