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唯一九甲音樂

彰化縣埔鹽鄉

高甲音樂

高甲音樂

彰化縣埔鹽鄉

全國唯一九甲音樂

高甲音樂

2023-11-03

九甲音樂為本縣南北管演變成夾雜表演的傳統音樂,較諸南北管樂另有特色,「錦成閣高甲團」為全台唯一之九甲音樂社團,具該團為唯一之區域樂團,備南唱北打特殊表現,亦展現埔鹽鄉西湖村強烈的地方生活聚落藝術色彩。目前有充沛活動力,並保存傳統抄本及若干曲目,故有保存必要性,值得登錄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

「九甲音樂」為臺灣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又名「交加戲」、「交甲戲」或「戈甲戲」,早期在臺灣與七子戲合稱為「南管戲」。民國38年(西元1949年)後,中國大陸統稱為「高甲戲」。 九甲戲在臺灣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臺中后里及彰化伸港鄉泉州厝是兩個有名的「戲窟」。日治時期,后里人士王包成立的「小錦雲南管戲團」,為臺灣最早成立的職業九甲劇團。其後分為「彩花雲南管劇團」和「錦上花南管劇團」,臺灣光復以前已名滿全省,經常於臺北大稻埕永樂座等戲院演出。王包以唱大花臉見長,又能教曲、編寫劇本,曾改編「火燒百花台」、「安安趕雞」等劇本。音樂編制上採「南唱北打」,以南管唱腔揉以北管鑼鼓的效果,配合劇情的推演,於九甲戲的發展頗有貢獻。王包的學生遍及全省,光復後成立的九甲劇團,多數為其傳人組成。彰化伸港泉州厝是孕育最多九甲藝人的村落,最早有「新錦珠」劇團,後又分出「新麗園」、「正新麗園」、「新燦珠」、「生新樂」等劇團,大多由鄉人組成,在本省各地演出,並多次赴菲律賓公演,盛極一時。但自民國49年代(西元1960年)後逐漸蕭條,目前已無職業劇團。 金門是另一個九甲戲的盛行地,民國19年代(西元1930年),古寧頭李氏鄉親在旅居南洋僑商資助下,成立「金寶春」子弟戲班,一時名氣大噪,可惜民國38年(西元1949年)因戰亂解散。民國53年(西元1964年)底,古寧頭李雲標等人重新籌組戲班,當時戲班的人數20多人,都是李姓宗親,且有首批六名女演員參加,演出《林春生進京》、《乾隆訪山東》、《蝴蝶盃》、《李旦復國》、《羅通掃北》等戲碼。後經金門縣社會教育館輔導,更名為「莒光閩劇社」。民國61年(西元1972年)赴臺表演,巡迴演出兩個多月。返金後團員陸續流失,民國65年(西元1976年)解散。

相關文章

2023-11-02

長義閣掌中劇團是嘉義市的布袋戲團,其脈絡傳承可以追溯至130多年前。早期,嘉義市的布袋戲主要承傳自兩位名師,分別為本身為嘉義人的薛日成所成立的《日成軒》,以及來自台北的外江派許精忠所成立的《假成真》。這兩位老前輩各自擅長不同類型的戲劇,許精忠擅演歷史戲和公案戲,而薛日成則擅演民間故事與愛情戲。他們開創了嘉義布袋戲的源流,成為嘉義市布袋戲團的主要脈絡。

2023-10-19

賽夏族paSta'ay的歷史源自賽夏族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相傳距今300多年前,賽夏族部落對岸山洞裡,住著一群身高不滿3尺(1公尺)的小矮人,賽夏族人稱之ta'ay (音譯: 達隘)或戲稱矮人。達隘身材雖矮小智慧卻很高,而且行動迅捷,他們經常教導賽夏族人農耕漁獵技術、治病方法,賽夏族人對他們心存感激,常請達隘喝酒同樂。在每年收成後,也會準備豐盛酒菜招待達隘。但達隘常在喝酒後調戲賽夏族婦女,甚至曾造成賽夏族婦女懷孕之事,導致賽夏族人心生不滿,亟思報復,但不敢輕舉妄動。在某次慶豐收歡樂之夜,達隘又調戲賽夏婦女,一位賽夏青年決心進行報復行動。

2023-11-14

福安宮位於彰化縣伸港鄉,主祀湄州三媽,也被稱為「新埔媽」、「新港媽」、或是「伸港媽」。宮廟後方的大排水溝原為清代的新港,主要是與廈門、福州商人貿易之用,也是移民們出入的港口。廟旁的福安路為伸港地區昭早開墾的市集「新港街」。開墾艱辛、篳路藍縷,種種危險性與不確定性,常需藉助鬼神力量來撫慰心靈,遂將原鄉的媽祖信仰帶來臺灣。原先媽祖奉祀在民家,後來信徒集資於新港街上蓋一聖母廟,到了日治末期由三媽扶乩指示新港派出所後方為廟地,也就是現在伸港福安宮的位置。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