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亞族音樂即興

南投縣仁愛鄉

賽德克族祭典舞蹈歌

賽德克族祭典舞蹈歌

南投縣仁愛鄉

賽德克亞族音樂即興

賽德克族祭典舞蹈歌

2023-11-03

「uyas kmeki」這種祭典舞蹈歌具有複音歌唱的特色,其精髓在於領唱者的即興領唱和領舞。在過去的歲月裡,有能力擔任領唱的人才在部落間代代傳承這項傳統藝術,然而現今傳承機制已經不再存在,這使得這種傳統藝術面臨瀕危的情況。

另外,「賽德克傳統文化藝術團」的成員主要由南山溪部落的族人組成,這個部落屬於最古老的都克達雅語族。在傳統文化急速凋零的情況下,由高齡耆老Obin Nawi帶領著年輕世代持續傳唱祖先留下的古謠,並且曲目保存相對完整。這樣的努力有助於保存和傳承部落的傳統文化。


在賽德克族人的觀念中,「uyas kmeki」並非指特定的某一首歌曲,而是賽德克族祭典歌舞的泛稱,由一連串曲調前後銜接而成,並即興配上歌詞與舞步。在賽德克族過去的傳統生活中,「uyas kmeki」的唱跳在全年各種農事、獵首、狩獵祭典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祭典的精華即在於歌舞。

相關文章

2023-11-03

慶美園戲劇團是一個具有一定水準的演出團體,其劇團的佈景和道具具有保存價值,並且其傳統採茶戲曲藝術展現已達到登錄的基準。這些保存團體的努力,使得客家大戲得以在當代社會中繼續存在,並且保持著其獨特的藝術風采。透過他們的努力,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欣賞這一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傳統劇種。

2023-11-14

’a’owaz是賽夏族人向天神koko' wa:on祈求能風調雨順,農作物豐收,族人能安居樂業生活。是賽夏族農耕小米文化的象徵,為全族性的祭儀早期為四種祭儀分別是祈晴祭、祈雨祭、祈鎮風、祈驅疫,祭典執行的內容會隨著目的而不同,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鎮風祭已廢止,而祈雨祭、祈晴祭和驅疫祭合併成為祈天祭。1945年之後,祈天祭每年舉行,並未中斷,歷次祭典儀式大致依照舊俗並無改變,並與文獻記載之儀式過程相符。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具文化生命力,持續傳承與實踐,保留完整的祭典儀式結構。

2023-11-14

Miatungusu(聖貝祭)是拉阿魯哇族最重要祭典,內容與早期文獻紀錄吻合,具有傳統性與歷史性。此祭典藉由儀式及歌舞再現歷史,不僅顯示聖貝(代表祖靈)的神聖性,亦於儀式中再現族群遷徙歷史,更反映了拉阿魯哇族社會制度、狩獵、出草、飲食、歌謠與舞蹈,具文化性。族人及各家族均參與儀式及活動,凝聚族人向心力及認同,具典範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