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洋式建築

屏東縣內埔鄉

豐田老街

豐田老街

屏東縣內埔鄉

和洋式建築

豐田老街

2023-11-03

舊名「新北勢庄」,屬六堆範圍,但與六堆其他地方卻有著不同的歷史。當地在康熙年間仍屬於閩南聚落,但在朱一貴事件時,客家人攻佔該村。乾隆年間築寨,設四座隘門,防止他族入侵,現僅存東隘門。此地原本客家伙房林立,但日據時期多數拆除改為今日所見之街屋,地名也同時改為「豐田」。

相關文章

2023-10-12

「鎮南聖神宮」位於嘉義市東區共和路118號,興建於1777年(清乾隆42年) ,當時廟名為「鎮南宮」,主祀五府千歲。1832年(清道光12年)進士黃驤雲獻匾「福惠斯民」。1854年(清咸豐4年)首事田文增、韋珪生募款重修,並獻匾「鎮南古廟」。文昌閣則為1793年(清乾隆58年)知縣單瑞龍用築城樓之殘材所建。

2023-11-03

新北市平溪區的十分,堪稱開發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聚落,一條因開採煤礦而興建的鐵路支線「平溪線」,沿著基隆河河谷蜿蜒,在採礦落沒的匆匆歲月洗禮後,串起了十分、平溪、菁桐等幾個饒富風味的老街,這裡的主要特色在於老街和火車鐵軌是相連的,可以體驗「火車門前過」的新奇感受,以及走在鐵軌旁逛街的趣味,也是很多電影、偶像劇取景的知名景點。

2023-10-11

「萬泉寺」又名上帝廟。清乾隆39年(1774),由李振利等負責募建完竣,並且由飄洋過海到萬丹賣藥的三山人(福州府)林啟燦,寄付商店一坎(間),南靖人李水淑寄付商店二坎,作為廟產,其租借營利稅收,供給廟寺僧侶禮佛費用。可見當時廟宇是由和尚主持。至清嘉慶22年(1817),鄉民建議重修「上帝廟」,萬丹就有很多商號參與斥資興修,清道光2年(1822)修竣完成。根據<萬丹鄉采風錄>中解釋,「上帝廟」因為也奉祀觀世音菩薩,所以就由「廟」改為「寺」,再加上該廟坐落萬丹區(保長厝),朝向水泉村,因以改稱為「萬泉寺」。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