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音樂,而是一種語言

新竹縣尖石鄉

泰雅族傳統樂器演奏(口簧琴、縱笛)

泰雅族傳統樂器演奏(口簧琴、縱笛)

新竹縣尖石鄉

不只是音樂,而是一種語言

泰雅族傳統樂器演奏(口簧琴、縱笛)

2023-11-03

在泰雅族的傳統中,口簧琴和縱笛是兩種非常具代表性的樂器,它們在泰雅族文化中扮演著傳遞訊息、特殊祭典樂舞的角色。口簧琴透過口、手與簧片的振動與口腔共鳴產生曲調與樂音,而縱笛則被用於首祭之樂舞,傳遞著凱旋歸來的訊息,同時也具有引領、撫慰、召喚被獵者的靈魂等功能。

然而,隨著社會轉變,口簧琴和縱笛的使用逐漸減少,其擔負的社會功能已經消失。為了保存這些傳統樂器的技藝和文化價值,新竹縣政府於2012年登錄了長老教會牧師阿隆‧優帕司(Along Yupas)為「泰雅族傳統樂器演奏(口簧琴、縱笛)」的保存者。阿隆‧優帕司不僅熟稔口簧琴與縱笛的吹奏技巧與製作工藝,還對當地泰雅族歷史、語言、文化等傳統知識有深入的了解。他擔任「台灣泰雅爾族永續協會」的負責人,積極推廣與保存泰雅族傳統樂器的文化,並在教會活動或學校授課時介紹泰雅族的傳統和傳統樂器的製作,成為推動新竹縣泰雅族口簧琴與縱笛演奏文化的不可或缺者。

這些傳統樂器承載著泰雅族的記憶與部落文化的傳承,即使在當代社會中可能已經不再被廣泛使用,但它們的曲調、製作方式等技藝仍然具有藝術與文化價值。由於部落中的耆老逐漸減少,泰雅族傳統樂器的傳承與保存顯得尤為迫切,這些努力確保了這些珍貴文化遺產得以傳承下去,不至於失去。

相關文章

2023-11-07

150多年歷史的北港金聲順開路鼓,在李春生推動下成立「金聲順古樂協會」。他自幼跟隨父親李淵學習北管,精通各項北管樂器,逢年過節的時候,開路鼓就是打陣頭的隊伍,驕傲地走在隊伍的前端,用喧天的鑼鼓聲向鄉親們宣告神明駕到。 由於皆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使得樂曲容易隨著前輩的黎氏兒佚失,因此李春生肩負起數百首樂曲的傳承,除了只到北管樂團外,更是偕同政府拍攝紀錄片,保存了相關影像及記錄。

2023-10-13

勝安宮遶境活動以王母娘娘收圓、綏靖地方為目的。根據勝安宮的說法,收圓是指圓滿之意,遶境的過程中王母娘娘會渡化沿途的孤魂野鬼,使孤魂得以回歸王母娘娘懷抱、跟著王母娘 娘修行不再作祟,達到合境平安的效果。

2023-11-14

南庄鄉獅山勸化堂創建於明治二十三年(1897年),開堂以來,除日據皇民化時期外,均於玉皇大帝及三恩主壽誕時,分別以九獻大禮及仿九獻禮祝賀,儀式恆以古禮進行,執事人員達50餘人,典禮肅穆莊嚴,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主、自發參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