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唯一重要北管樂團

彰化縣彰化市

梨春園北管樂團

梨春園北管樂團

彰化縣彰化市

全國唯一重要北管樂團

梨春園北管樂團

2023-11-03


梨春園成立於嘉慶十六年(西元1811年),在彰化地區擔任南瑤宮大媽會輿前樂隊的角色,同時也在舞台上演出「子弟戲」,並且曾是祭孔大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如今,梨春園不僅參與各種陣頭廟會的出陣排場,還通過彰化縣文化局北管傳習班的推廣以及各類展演活動的舉辦,積極促進彰化北管園派的音樂技藝傳承,為當地北管戲曲文化的傳承添上一分重要力量。

梨春園作為本縣北管戲曲文化傳承的重要標竿,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其歷史悠久,表現優越,值得被登錄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在中部地區(如臺中、南投、彰化)的北管曲館中,園派和軒派是兩個主要的派別,其命名多以「軒」、「園」為主,信仰西秦王爺,演唱風格雖然有所不同,但在外在特徵上主要體現在團名上的差異。而梨春園是園派的主要傳承並分流的團體,自清代以來,北管音樂在當地文化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彰顯了其深厚的歷史底蘊。


臺灣漢族主要樂種之一。約在三、四百年前隨閩南移民傳入,同時受到漳州與泉州等地移民所喜好,其中又以漳州住民所在的生活區域,如基隆、宜蘭、彰化等地較為興盛;除了與民間的宗教儀式、地方活動等密切結合外,亦成為當地居民的一項重要娛樂活動。雖然目前仍無法從現有記載中得知北管實際傳入臺灣的確切時間,但北管戲曲唱腔與明清時期的崑腔、皮黃、亂彈等有所關聯,細曲與明清俗曲有關,而牌子乃是出自南北曲曲牌系統的音樂。就部分相關文物中,可得知若干北管館閣的歷史脈絡,像在某些較具歷史的館閣建築中所見到的先輩圖、或是刻畫字跡的樑柱、牌匾等,可發現某些相關人事物的記錄。 北管音樂組織,可分為業餘的子弟館閣與營利的職業團體兩類,均為北管技藝的傳承處所。子弟館閣民間稱「曲館」,多為某某軒或某某園、某某社或某某堂;職業團體則稱為某某班或某某團。其活動形態多樣,除了有藝術性的排場與上棚,亦出現在像是出陣、廟會等民俗活動的場合,或是被運用於各種民間宗教儀式或傳統戲劇的後場。

相關文章

2023-11-03

嘉義地區的家將團源自於臺南,分為吉家將系統和八家將系統。吉家將系統又包含「吉」、「義」、「拱」、「廣」四大派系,其中,嘉義地區的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團具有獨特的文化和藝術價值。這個團體的創始人林來得曾向嘉義地區吉勝堂什家將團的盧永吉和梁能學習符法、什家將步法及陣法等。1951年,他在角頭南門廟仔地區自行籌組了嘉義市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館,成為該宮主神五府千歲的駕前什家將團,並形成了嘉義地區的「拱」字系派系。

2023-11-03

榮樂軒北管劇團在北管軒派中屬於代表性的團體,其成立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前清光緒年間。團體目前在福成宮前積極開展薪傳和表演工作,並且能夠熟知並正確體現北管音樂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具有代表性。此外,榮樂軒北管劇團具備傳習北管音樂的能力和意願,積極參與傳統藝術的傳承。

2023-11-07

東華皮影戲團為家族代代相傳,是臺灣具有悠久歷史的皮影戲團。與眾不同之處即是配合時宜,不只侷限於表演古老傳統技藝,而能作各方面改良,例如影窗加大、影偶尺寸亦增加,色彩更鮮豔,各關節操縱自如,並能作出高難度技巧及隨時可變幻製造畫面特殊效果的燈光等。 東華皮影戲團除了名滿南部地區外,民國四十至五十五年代是皮影戲業當中,唯一走遍全省各戲院能叫座的戲團。先後應邀前往日本、菲律賓、香港、美國等地演出。更由於第五代團長張德成先生對皮影戲的貢獻甚鉅,於民國七十四年榮獲第一屆民族藝術薪傳獎,並於民國七十八年當選全國首位重要民族藝術藝師。目前第六代團長張榑國、張義國先生於民國七十六年起繼承衣缽接掌主演之職,並對臺灣皮影戲之保存、推廣不遺餘力。除了保持傳統之外另加創意,以靈活富有節奏的演技廣受觀眾好評。曾榮獲傑出藝術薪傳金獅獎,全國十大傑青年薪傳獎及教育部重要民族藝術皮影戲首位習藝結業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