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間的重要傳統

臺中市南屯區

景樂軒業餘戲劇研究學會

景樂軒業餘戲劇研究學會

臺中市南屯區

台灣民間的重要傳統

景樂軒業餘戲劇研究學會

2023-11-03

北管戲曲是台灣民間的重要傳統,曾在台灣的節慶、廟會和其他慶典活動中扮演關鍵角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並在台灣流行,特別是因為其適應廟會的熱鬧氣氛而迅速流行。北管戲曲也被稱為「亂彈」,是一種相對容易理解和受眾廣泛的戲曲形式,相對於其他更傳統的崑曲形式。

台灣的北管戲曲活動包括職業戲班和業餘子弟社團,這些社團遍布全台,並在民間保存和推廣北管戲曲的傳統。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傳統北管戲曲在台灣面臨失傳的風險。這使得像「臺中市南屯景樂軒業餘戲劇研究會」這樣的劇團的工作變得更加重要,因為它們致力於保護和傳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

這個劇團的特點包括有傳承性、豐厚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特殊性,以及成員具有精通北管樂和現場體現北管音樂特色的能力。這些特點使該劇團成為台灣北管戲曲傳統的重要守護者和推動者。

相關文章

2023-10-13

歲次乙酉年(民國34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後,瘟疫四起,民不聊生,又逢三期末劫,況西方風氣與物質漸漸趁虛入侵,誘惑人心,瑤池金母觀滾滾紅塵火宅,墜之甚易,出之甚難,若無慧力何能解脫輪迴之苦!乃於歲次戊子年(民國37年)農曆六月初三日普渡勝會,瑤池金母大發慈悲,救苦救難,在仙佛神聖諸高真護衛之下;聖駕下凡,發祥於花蓮市郊田浦荒野丘地的一間小茅屋中,廣收50位契子女,大顯母道,曉諭世人,造德修身,遵言向善,奉道而行,持戒以修,勤積公德,以化除劫難,共登瑤池仙境,風範光照人間。 註:以上文字參自「花蓮聖地慈惠堂總堂簡介」

2023-11-07

廖瓊枝二十一歲時轉入「龍霄鳳劇團」向陳秀鳳老師學習苦旦。二十四歲時,加入「汪思明廣播劇團」後,唱腔大為精進,並逐漸開始以出演苦旦的角色聞名。廖瓊枝女士是一位具有傳統藝術價值的歌仔戲表演藝術家。她的演出不僅展現出極高的藝術性、特殊性和地方性,還具有教育性和娛樂性。廖女士一生致力於歌仔戲的表演,並且不斷研究,使得她的身段和唱腔方面都不斷精進,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成為台灣重要的傳統表演藝術代表者。她的唱腔和身段皆具有名家風範,曾被教育部選為民族藝師,為歌仔戲藝術的代表性保存者。廖女士一生致力於歌仔戲的教學和傳承,並且成立基金會推動歌仔戲藝術,貢獻良多。她的身段和唱腔融合了各種劇種,展現出深厚的傳統藝術素養,被譽為當今台灣的第一苦旦。除了在藝術方面的成就外,廖女士還深具傳統理念,著有相關的研究成果,具有傳統藝術保存的理念和實踐。因此,她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的登錄標準,是具有高度價值的保存者。

2023-11-14

農曆元月十五日巡男丁(迓男孫燈):男丁是早期農村社會的主力, 閩南話的“丁”與“燈”發音相同,為了鼓勵添丁,海豐三山國王廟在每年的元宵節舉行都會舉辦迎燈繞境活動,海豐地區居民添男丁就要向廟方“報燈”,來年參與迎燈,每年農曆元月1日至30日當中第一個出生 的男孩子稱為當年的燈(丁)頭,可以搶燈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