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明布袋戲團是台灣布袋戲界的重要代表,屬於南管派的其中一支戲團。在布袋戲的發展歷程中,不同地區形成了南管、北管和潮調三大派流,而王藝明布袋戲團則深耕於南管派的傳統,為台灣南部地區的布袋戲愛好者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戲劇體驗。團長王藝明是布袋戲大師黃俊雄的弟子,承襲了師傅的技藝與傳統,並將其發揚光大。該團的表演風格獨特,王藝明在演出中扮演所有角色的對白與念白,成為戲中的掛牌主演者,展現了他的演技和才華。不僅如此,王藝明布袋戲團的演出場地也別具特色,他們的戲棚在正面一側開有一個洞口,王藝明常常站在洞內進行口白演出,這種演出方式為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視覺和聽覺感受。
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等地,所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 明鄭以後隨著漢人移民來臺,布袋戲也隨之傳入,到了清道光、咸豐年間陸續有泉州、漳州、潮州的布袋戲藝人來臺演出或定居傳藝。早期布袋戲劇本以古書、演藝小說等為主,被稱做「古冊戲」,口白較文雅多詩詞,講求動作的細緻性,伴奏音樂以南管音樂、北管音樂為主。 臺灣布袋戲發展至今,面貌大略分成野臺戲、電視布袋戲,野臺戲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和衝擊,依然能夠繼續在廟埕或酬神場面展演;電視布袋戲採用攝影棚技巧加上商業行銷,為布袋戲開創嶄新的發展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