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並續守傳承

臺南市新化區

官將首-新化吳敬堂官將首

官將首-新化吳敬堂官將首

臺南市新化區

兼容並續守傳承

官將首-新化吳敬堂官將首

2023-11-03

「官將首」的陣型並無統一定論,一般來說,中尊之官將首有9招基本式,而兩旁之增、損將軍則有12招花式動作。無論招式多寡,還是需從最重要的「喊班」做起,即是向主神報告此次出陣的目的及巡行範圍,通常會有師傅級的前輩或法師呼喊號令。喊班時只見3位「官將首」先行拜廟領令,然後再由左、右2尊將軍遶行廟埕中央,象徵性的擺架式挑點五營兵將,待擺完招式後,再轉回向中尊的「官將首」參禮回報,前後需完成3次相同的動作,方算點完須隨駕出巡的各營兵將。然後3尊「官將首」同時轉身向大廟或紅壇的主神,做最後的一次行前報告,即可出發執行護轎巡行的任務

日治大正年間,新莊人士已有組織「官將首」陣了,目的在參加新莊大眾廟農曆5月初1的遶境,這是每年一度的地藏庵廟會,參與組員也大多是新莊人士或地藏庵的子弟團-俊賢堂的成員。初期只有1組人員化妝、打臉,裝扮成地藏王菩薩之左右護法-增、損將軍,立於轎前開路、清道,以壯神威。但因該廟的祭祀圈並不限於新莊本地而已,甚至還含蓋了一部份的二重埔地區,而信徒與地域越來越寬廣、眾多的遶境模式,終使隨駕的藝陣團體及廟方執事人員漸感吃不消,因此於1978年間經開會協調,由中港區及頭前區合為一厝稱「中港厝」,另外新莊街則自成一街號「新莊街」,自此形成一廟兩處迎神之盛況,同時「官將首」陣亦從此分為兩陣。第2年因舊有成員多留在新莊街幫忙,致使中港厝反倒商請三重城隍廟高景清督陣指導架式,而面譜亦稍後由黃秋水指導。至此,「官將首」陣因薪傳得宜而威名遠播,名聞鯤北。

相關文章

2023-11-06

陳英女士具備出色的恆春民謠演唱技藝,能夠表現恆春民謠的六大調。她的表演技巧優秀,唱作俱佳,並且這些表演都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即興演出的。她不僅具有深厚的知識和技藝,還能正確體現恆春民謠的特色,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款的認定基準,即具有代表性。

2023-11-08

北港及嘉義地區於清領末期就有傳承,較早見於北港迎媽祖大正15年路關,大正至昭和年間日日新赧,昭和4年畫家施玉山畫作,嘉義城隍廟駕前昭和11年台灣新報,台南大天后宮昭和11年[海靜波恬]匾等。台灣早年於雲嘉南地區最重要的一種舞獅表演方式,演出方式有別於其它地區單一隻獅子演出,常採用多隻獅、獅鬼、戟球等方式 演出,而套路分舊路及新路兩種,演出時如同小戲但演出者需踩踏丶四門丶五行、七星、八卦丶踏蓮花、四點金丶日月角、內外巡城、追星趕斗、大刀戲獅、單刀殺獅、祥獅踩旗、牌帶殺獅、武術隊練、牽團等... 。

2023-11-02

田文光先生是田屋北管八音團第三代傳人,具备深厚的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涵蓋客家八音、客家戲曲音樂、北管以及紅頭、黑頭道士儀式音樂等各項樂器演奏。他在客家八音教育、整理、蒐集、研究及出版「客家八音嗩吶曲集」方面也有積極的參與,並且具有傳承意願。在文化脈絡下,他被認定為適當者,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的法令依據。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