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清音的南管演奏

臺南市安定區

南管-安定海寮普陀寺清和社

南管-安定海寮普陀寺清和社

臺南市安定區

御前清音的南管演奏

南管-安定海寮普陀寺清和社

2023-11-03

安定海寮普陀寺清和社創立於清代,世代相傳,至今仍在傳唱。它是專為祀王的「西港仔香」所設立的樂團,擁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目前,它是原台南縣唯一在刈香陣頭中出現的南管團體,這顯示了它的特殊性和歷史價值。這個南管團是西港慶安宮每三年舉辦的「香醮」專屬的樂團。它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代表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基於這些特點,它有資格被登錄為地方性保存團體,以保存和推廣這一重要的傳統藝術形式。

「南管」流傳在大陸泉州地區,以及隨著閩南移民前往的台灣、東南亞等地。南管音樂的特質,因固有的傳承制度,而使音樂的詮釋展演具有高度藝術性。南管音樂採用坐姿奏唱,且都有固定的座次,以琵琶為領奏,率先捻指起音,隨後簫聲加入,三絃、二絃亦自然溶入幫襯。從歌樂的角度看,南管以本嗓演唱,偏重在較高音域的聲腔表現,非常注重字音與音樂旋律的關係,尤其對發音、咬字、收聲的講究,及撩拍起落輕重的拿捏,充分保存中國傳統雅化系統的歌唱風格,而對泉州方言淋漓盡致的美化詮釋,更使得南管兼具民間俗曲歌謠的地域特性。惟南管音樂的古樸、典雅及高度藝術特性,在當前諸多館閣中,已有逐漸失傳之虞。

相關文章

2023-11-14

嘉慶十四年(1809年),海盜蔡牽入侵淡水,騷擾北臺。蘆洲勇士、壯丁前往支援征戰,協助淡水泉州人,未料鄰近的漳州人引兵犯境,又引發了漳泉械鬥,蘆洲父老遂求助國姓爺庇佑,才得以化解危機。蘆洲地區居民感念國姓爺,自道光十七年(1837年)開始三年一醮祭祀,初以國姓爺畫像為祭拜對象,於田仔尾李宅等地祭祀;同治元年(1862年)湧蓮寺建立,大正八年(1919年)地方人士倡議於湧蓮寺後殿興建懋德宮,主祀國姓爺,從此由湧蓮寺統籌辦理此一地方重大醮典。因為這一起偶然的歷史事件,開啟了蘆洲居民一百八十多年來對國姓爺三年一醮的建醮祭祀,從清末蘆洲即曾舉行國姓醮,並形成傳統。

2023-11-13

鹿耳門天后宮送迎神儀典分別是由「封印送神」及「禮樂迎神」兩項民俗而組成,於1993年(民國八十二年)首舉,當時鹿耳門媽指示為感念諸神鎮海之功,增加「鎮海之祭」,感念眾神庇祐,也是送迎神儀典中唯一一次的海祭,之後便無此儀式。 鹿耳門天后宮所辦之封印送神與禮樂迎神分別接承自民間之舊俗中的農曆12月24日送神及正月初4迎神之俗。

2023-11-08

曲敬瑜為復興劇校第一期生,分科時先分在青衣花旦組,兼演小生,與丁春榮學習《霓虹關》。後改老生,師從張鳴福、周正榮、曹曾喜、關文蔚、牟金鐸,習得《轅門斬子》、《戰樊城》、《魚腸劍》、《武家坡》、《四郎探母》等劇。 進復興劇團後,繼續向張慧鳴、張鴻福請益,學習《硃砂記》。 後因劇團演出考量,開始兼演老旦,向王鳴永、馬元亮學習《三進士》等劇,亦向王晶華請益許多老旦傳統新編劇目,如《岳母刺字》等,曾演出《楊門女將》等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