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街穿梭百年時光隧道

新竹市北區

北門老街

北門老街

新竹市北區

北門街穿梭百年時光隧道

北門老街

2023-11-03

新竹市今日是一座現代化的科技城市,然而,三百多年前,這片土地卻是一片荒涼、荊棘叢生、鹿兒奔馳的地方,是道卡斯族竹塹社的居住地。明鄭時期,臺灣北部發生了番亂事件,也開始了新竹地區的拓墾歷程。

在這段歷史中,有一位名字被人遺忘的人——王世傑,他原籍福建同安,在番亂時期擔任運糧官,為鄭軍提供糧草,因此取得了開墾竹塹的權利。他以竹塹暗街仔為中心,率領福建同安鄉親興建水圳(即後來的隆恩圳),引水灌溉,開墾農地。從竹塹暗街仔開始,他帶領人們向西北、西南兩個方向拓展,建立了數十個聚落。

暗街仔現今只是一條小巷弄,容易被忽視。然而,在東前街36巷,你可以看到一塊木頭上的解說牌,提醒遊客這裡可是「新竹第一街」。

在當時,竹塹地區的居民每天用竹籃挑著農林產品進城販售,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市集,有米市、柴市、炭市、魚市、菜市等,貨品分類非常細緻,市場交易十分活躍。

到了清末的光緒年間(1875-1895),竹塹港開始與中國各港口進行直接貿易,使竹塹城北門大街的商業活動達到了巔峰。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城北門大街的繁華逐漸式微。儘管如此,北門大街上仍然有一些老店在堅持經營,這些百年老店的招牌依然吸引著遊客。

在北門大街上,有一家名為新復珍商行的百年老店。這家店的創辦者吳張煥女士發明了竹塹餅,一種內餡夾有肉粽的美味食品,成為當地的特產。另外,還有一家名為老振興的商店,以及杏春德記中藥行,這些商店在北門大街上歷經百年風雨,依然屹立不搖。

即便商業風華已逝,但在北門大街上,那些褪色的清水紅磚、斑駁的建築,依然保留著新竹獨特的城市風格和歷史記憶。這片土地見證著時光流逝,也訴說著新竹城市的故事。

相關文章

2023-10-31

艋舺老街是台灣台北市萬華區的一條古老街道,也被稱為萬華老街。這條老街保存了許多傳統的台灣建築和文化特色,吸引著許多遊客和遊客。在這裡,你可以找到許多傳統的小吃攤位、古老的寺廟、紀念品商店和藝術工作室。這裡也是品味台灣古早味小吃的好地方,例如擔仔麵、豆花、碗粿等。除了美食,這裡還有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讓遊客能夠感受到台灣的傳統風情。

2023-10-12

前埔保障宮主祀玄天上帝,並奉祀三太公、太子爺、註生娘娘及福德正神。相傳廟宇最早起建於明朝,曾於民國20年代(1930年代)修建過,後受砲擊毀損,於民國58年(1969)重修,廟宇壁畫彩繪委由林天助匠司負責,由該次修繕捐款誌與女兒圖捐資名單得知,保障宮的捐獻者包含地方、大陸居民及海外僑民,可見戰地背景下的社群關係。

2023-11-03

美濃區位於高雄市東北隅,是一個民風純樸的客家小鎮。這個區域東鄰六龜、東南鄰屏東縣高樹、南鄰屏東縣里港、西鄰旗山,北鄰杉林。美濃擁有廣大的良田,總面積約有4000公頃,孕育出南台灣穀倉和菸葉王國的美譽。在開墾初期,為了防範盜匪和其他族群的侵襲,美濃建造了城牆,而至今僅存的城樓就是東門城樓。雖然在甲午戰爭時遭到擊毀,但東門城樓仍然是美濃的象徵。在日治時期的1937年,居民以報警鐘樓的形式重新建造了東門,光復後才恢復了龍閣鳳椽屋頂的原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