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燃起的北管魂藝師

彰化縣和美鎮

北管音樂-鄭夏苗

北管音樂-鄭夏苗

彰化縣和美鎮

戰火中燃起的北管魂藝師

北管音樂-鄭夏苗

2023-11-03

鄭夏苗先生作為彰化軒派北管藝師,不僅具有豐富的藝術技藝,而且在地方性北管音樂傳承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教學經驗豐富,能夠演唱多樣性的曲目,包括細口和粗口,並且在角色扮演上有獨特的技巧。鄭夏苗先生不僅在彰化的軒派北管曲館活躍,還在台北藝術大學擔任兼任教師,為北管音樂的教育和傳承貢獻了心力。他於民國108年(2019年)離世,然而,他的音樂傳承和影響將永遠留存於北管音樂的世界中,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藝術遺產。


臺灣漢族主要樂種之一。約在三、四百年前隨閩南移民傳入,同時受到漳州與泉州等地移民所喜好,其中又以漳州住民所在的生活區域,如基隆、宜蘭、彰化等地較為興盛;除了與民間的宗教儀式、地方活動等密切結合外,亦成為當地居民的一項重要娛樂活動。雖然目前仍無法從現有記載中得知北管實際傳入臺灣的確切時間,但北管戲曲唱腔與明清時期的崑腔、皮黃、亂彈等有所關聯,細曲與明清俗曲有關,而牌子乃是出自南北曲曲牌系統的音樂。就部分相關文物中,可得知若干北管館閣的歷史脈絡,像在某些較具歷史的館閣建築中所見到的先輩圖、或是刻畫字跡的樑柱、牌匾等,可發現某些相關人事物的記錄。 北管音樂組織,可分為業餘的子弟館閣與營利的職業團體兩類,均為北管技藝的傳承處所。子弟館閣民間稱「曲館」,多為某某軒或某某園、某某社或某某堂;職業團體則稱為某某班或某某團。其活動形態多樣,除了有藝術性的排場與上棚,亦出現在像是出陣、廟會等民俗活動的場合,或是被運用於各種民間宗教儀式或傳統戲劇的後場。

相關文章

2023-11-03

鹿陶洋宋江陣代代相傳,已具百餘年歷史,不僅扎根於地區性文化歷史,且定期操演,值得保存;配合全區已公告登錄為聚落之江家古厝,倘以該歷史建築作為核心,保存此一無形文化財,將可對江家古厝於結合傳統藝術之發揚、推廣上有所助益。

2023-11-13

南鯤鯓廟是「南鯤鯓代天府」的俗稱,主祀李王、池王、吳王、朱王和范王等五府千歲,相傳祂們是300多年前乘坐王船來台的,後來經蚵寮漁民建寮奉祀。 迄今全台已有超過20000座分靈廟,這些分靈廟每到王爺誕辰,便紛紛籌組進香團前來進香謁祖,蔚為台地最為壯盛的王爺廟會,時見童乩與陣頭大會串,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令人嘆為觀止。

2023-11-07

周洪明雪受有嚴謹的歌仔戲訓練,師承蔣武童、官漢樓、潘文煥、王泗海等海派京劇名伶,又受金枝、洪月燕、林天成等戲曲藝人調教,奠定文武全才的工底與唱腔,為1960年代知名小生。唱起乞丐調、江湖調、南音、四空仔等聲音飽滿,對戲能說、能唱、能演、能導,身段優美,唱曲動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