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唯一九甲音樂

彰化縣埔鹽鄉

高甲音樂

高甲音樂

彰化縣埔鹽鄉

全國唯一九甲音樂

高甲音樂

2023-11-03

九甲音樂為本縣南北管演變成夾雜表演的傳統音樂,較諸南北管樂另有特色,「錦成閣高甲團」為全台唯一之九甲音樂社團,具該團為唯一之區域樂團,備南唱北打特殊表現,亦展現埔鹽鄉西湖村強烈的地方生活聚落藝術色彩。目前有充沛活動力,並保存傳統抄本及若干曲目,故有保存必要性,值得登錄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

「九甲音樂」為臺灣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又名「交加戲」、「交甲戲」或「戈甲戲」,早期在臺灣與七子戲合稱為「南管戲」。民國38年(西元1949年)後,中國大陸統稱為「高甲戲」。 九甲戲在臺灣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臺中后里及彰化伸港鄉泉州厝是兩個有名的「戲窟」。日治時期,后里人士王包成立的「小錦雲南管戲團」,為臺灣最早成立的職業九甲劇團。其後分為「彩花雲南管劇團」和「錦上花南管劇團」,臺灣光復以前已名滿全省,經常於臺北大稻埕永樂座等戲院演出。王包以唱大花臉見長,又能教曲、編寫劇本,曾改編「火燒百花台」、「安安趕雞」等劇本。音樂編制上採「南唱北打」,以南管唱腔揉以北管鑼鼓的效果,配合劇情的推演,於九甲戲的發展頗有貢獻。王包的學生遍及全省,光復後成立的九甲劇團,多數為其傳人組成。彰化伸港泉州厝是孕育最多九甲藝人的村落,最早有「新錦珠」劇團,後又分出「新麗園」、「正新麗園」、「新燦珠」、「生新樂」等劇團,大多由鄉人組成,在本省各地演出,並多次赴菲律賓公演,盛極一時。但自民國49年代(西元1960年)後逐漸蕭條,目前已無職業劇團。 金門是另一個九甲戲的盛行地,民國19年代(西元1930年),古寧頭李氏鄉親在旅居南洋僑商資助下,成立「金寶春」子弟戲班,一時名氣大噪,可惜民國38年(西元1949年)因戰亂解散。民國53年(西元1964年)底,古寧頭李雲標等人重新籌組戲班,當時戲班的人數20多人,都是李姓宗親,且有首批六名女演員參加,演出《林春生進京》、《乾隆訪山東》、《蝴蝶盃》、《李旦復國》、《羅通掃北》等戲碼。後經金門縣社會教育館輔導,更名為「莒光閩劇社」。民國61年(西元1972年)赴臺表演,巡迴演出兩個多月。返金後團員陸續流失,民國65年(西元1976年)解散。

相關文章

2023-11-14

「王府行儀」為儒家儀禮與道教祭祀科儀的融合,「王府」為王爺代天巡狩期間辦公之「行臺」,極為神聖與神秘,相應此空間布置而生的各項儀禮及排場,即為「王府行儀」,反映了傳統儒生的禮制及對王爺的敬畏,是臺灣王爺信仰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西港慶安宮王府行儀,約始於十九世紀中葉,為西港刈香三大主軸之一,掌握了香醮期間各式儀程之進展與節奏,包括香陣之領旨進出、道士團之覲朝、神尊之參禮等,在西港刈香中地位重要,傳承迄今,皆由香境內儒生主導,內容仍能與清代《醮事簿》大致對應,為臺灣王府行儀中保存最完整者。

2023-11-03

這個南管團創立於清代,世代相傳,至今仍在傳唱。它是專為祀王的「西港仔香」所設立的樂團,擁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目前,它是原台南縣唯一在刈香陣頭中出現的南管團體,這顯示了它的特殊性和歷史價值。這個南管團是西港慶安宮每三年舉辦的「香醮」專屬的樂團。它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代表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基於這些特點,它有資格被登錄為地方性保存團體,以保存和推廣這一重要的傳統藝術形式。

2023-10-13

臺灣跳鍾馗的主要目的在於驅除邪煞,祈求生活環境安寧。以鍾馗驅邪的習俗基本上是由中國大陸古代驅逐疫鬼的大儺轉化而來,明清學者認為鍾馗是由古人擊鬼法物之一的『終葵』(桃木棒)衍化,最遲應該在唐初神格化。關於鍾馗的傳說甚多,其中一則敘述鍾馗出現在唐明皇臥病時的夢境裡,以啖鬼手段驅邪。在宋代,除了沿襲唐人年終懸掛鍾馗圖像避邪的習俗外,除夕時並有由伶工裝扮鍾馗,敲擊鑼鼓遊行的儀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