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細品味

新竹縣竹東鎮

霓雲社客家三腳採茶戲團

霓雲社客家三腳採茶戲團

新竹縣竹東鎮

戲細品味

霓雲社客家三腳採茶戲團

2023-11-03


在臺灣的客家戲曲傳統中,客家採茶戲分為大戲(客家採茶戲)和小戲(客家三腳採茶戲)。小戲以九腔十八調講述《張三郎賣茶》的主題,角色包括張三郎(茶郎)的丑角、大嫂(張三郎的妻子)的旦角、以及三妹(張三郎的妹妹)的旦角,因此被稱作三腳戲。這種演出形式簡潔經濟,內容貼近客家常民生活,反映了採茶和賣茶的生活寫照。

客家三腳採茶戲的源起可以追溯到明末贛南的採茶戲,並在清末民初由何阿文(1858-1921)自廣東引進至臺灣,建立其脈絡體系。在清末民初時期,三腳採茶戲在臺灣民間達到鼎盛,主要以露天的「落地掃」形式演出。然而,在日治時期,三腳採茶戲逐漸吸收其他劇種的影響,演出形式朝商業化方向發展。在光復後,由於官方和民間的共同努力,三腳採茶戲逐漸被認可為客家戲曲的代表劇種。

在這樣的背景下,「霓雲社客家三腳採茶戲團」成立於民國八十八年,以新竹縣竹東員山二重社區為基地,致力於保存和發揚客家三腳採茶戲。該團體的團長徐進堯和現任團長王春田不斷學習和創新劇本,使得這一傳統表演藝術得以繼續流傳。他們的努力不僅有助於保存客家戲曲文化,還為臺灣的傳統表演藝術增添了新的元素,深具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

相關文章

2023-11-06

謝水能是排灣族音樂傳統中口笛和鼻笛吹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這項文化反映了排灣族的階級制度、生活形態、音樂特色和工藝美學,具有重要的保存價值。他擅長演奏雙管鼻笛和口笛,所呈現的音樂內涵包含了族群的古調歌謠文化資產,這在藝術和藝術史上具有價值,並且這些傳統音樂形式面臨著失傳的危機。另外,許坤仲先生在雙管縱笛吹奏技巧和製笛工藝方面也有優異的表現。

2023-11-08

張錦桂具有豐富的民謠知識和技藝,參與了「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滿州民謠—張日貴傳習計畫」並且在計畫結業後擔任教學助理,指導滿州鄉境各中小學的民謠社團和社區民謠班。他積極參與詩詞創作和演唱比賽,並且在國內外多項音樂展演和交流活動中取得佳績。他不僅具備傳統曲調、月琴彈唱、即興演奏和創作新詞的知識和技藝,還展現出顯著的傳習能力和意願。

2023-11-13

臺東縣蘭嶼鄉雅美(達悟)族的傳統祭儀,基本上是建立在傳統的生計上。雅美(達悟)族的傳統祭儀依據傳統曆法,數百年來都是如此(族人稱夜曆,近似台灣的農民曆,但各部落對每年的起始月份迄今仍無共識,所以有逐漸參照台灣農民曆的現象)。雖然無文字,單靠口傳或經驗傳承,但是在強勢異文化影響60幾年之後,雖然在公家機關、學校都普遍採用陽曆(西曆)的情形下,日常生活好像也逐漸被陽曆影響。唯獨在歲時行事和傳統祭儀的施行上,還是習慣於遵守傳統夜曆,以及遵從本部落執掌曆法長老的指示。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