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戲看亂彈

彰化縣鹿港鎮

玉琴軒北管樂團

玉琴軒北管樂團

彰化縣鹿港鎮

看戲看亂彈

玉琴軒北管樂團

2023-11-03

「玉琴軒北管樂團」傳承了玉如意北管樂團體系,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團體內部擁有豐富的史料和曲譜,表演組織完整,並且能夠積極排練傳承北管音樂。他們所保存的曲目和表演能力能夠體現北管音樂最富特色的部分。此外,團體積極與地方廟會合作,和廟宇一同共榮共存,這種合作模式有助於保護和推廣北管音樂的傳統。在北管軒派中,中部地區(如臺中、南投、彰化)的北管曲館多以「軒」、「園」命名,兩者皆信仰西秦王爺,雖在唱韻上有所不同,但明顯的外在特徵僅有團名的差異。園派主要傳承並分流於「梨春園」,而軒派則主要傳承於「集樂軒」。而在鹿港地區,「玉琴軒」與「玉如意」則是另一源流。自清代以來,這些不同派別間多次引發「軒園咬」的拚館事件,彰顯了北管音樂在當地文化中的深厚影響力。


臺灣漢族主要樂種之一。約在三、四百年前隨閩南移民傳入,同時受到漳州與泉州等地移民所喜好,其中又以漳州住民所在的生活區域,如基隆、宜蘭、彰化等地較為興盛;除了與民間的宗教儀式、地方活動等密切結合外,亦成為當地居民的一項重要娛樂活動。雖然目前仍無法從現有記載中得知北管實際傳入臺灣的確切時間,但北管戲曲唱腔與明清時期的崑腔、皮黃、亂彈等有所關聯,細曲與明清俗曲有關,而牌子乃是出自南北曲曲牌系統的音樂。就部分相關文物中,可得知若干北管館閣的歷史脈絡,像在某些較具歷史的館閣建築中所見到的先輩圖、或是刻畫字跡的樑柱、牌匾等,可發現某些相關人事物的記錄。 北管音樂組織,可分為業餘的子弟館閣與營利的職業團體兩類,均為北管技藝的傳承處所。子弟館閣民間稱「曲館」,多為某某軒或某某園、某某社或某某堂;職業團體則稱為某某班或某某團。其活動形態多樣,除了有藝術性的排場與上棚,亦出現在像是出陣、廟會等民俗活動的場合,或是被運用於各種民間宗教儀式或傳統戲劇的後場。

相關文章

2023-11-02

漢陽北管劇團,作為台灣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在保護、傳承北管戲曲藝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劇團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藝術內涵,不僅反映了古昔常民生活形態和娛樂類型,還在藝術和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2023-11-03

榮樂軒北管劇團在北管軒派中屬於代表性的團體,其成立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前清光緒年間。團體目前在福成宮前積極開展薪傳和表演工作,並且能夠熟知並正確體現北管音樂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具有代表性。此外,榮樂軒北管劇團具備傳習北管音樂的能力和意願,積極參與傳統藝術的傳承。

2023-11-13

本地起源說有3說;一是學甲頂洲說法,從農閒發展而成的競技活動,二是學甲宅仔港發源說,日治大正初年宅仔港人訓養野鴿,發展而成。第三則是海線聚落人民喜歡養鴿子,卻因鴿子會受到老鷹圍捕,而掛上鴿笭嚇阻老鷹。 但根據耆老口述,放鴿笭活動於日治時期便已經廣泛流行,甚至到日治末期戰爭開始日本人禁止放鴿笭,因笭聲似空襲警報。 過去掛粉鳥笭流傳地區大抵分布於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曾文溪流域下游平原聚落,而隨著時代變遷,僅存八掌溪、急水溪之間下游聚落,也就是嘉義縣義竹鄉、臺南市學甲區、鹽水區、新營區保留此項風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