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音樂的演奏和傳承

彰化縣彰化市

梨芳園北管樂團

梨芳園北管樂團

彰化縣彰化市

北管音樂的演奏和傳承

梨芳園北管樂團

2023-11-03

梨芳園北管樂團是彰化縣園派北管曲館中的代表性團體,具有強大的活動性和高水準的演出表現,呈現出高度的藝術性。該團擁有40餘位團員,跨足了老、中、青三代,具有特殊性和廣泛的代表性。梨芳園北管樂團積極與當地廟宇合作,推動北管薪傳,為地方北管文化的傳承貢獻了重要力量,同時也凸顯了其地方性和社區參與性。

在中部地區(如臺中、南投、彰化)的北管曲館中,園派和軒派是兩個主要的派別,其命名多以「軒」、「園」為主,信仰西秦王爺,演唱風格雖然有所不同,但在外在特徵上主要體現在團名上的差異。園派北管曲館以「梨春園」為主要傳承並分流,而梨芳園北管樂團作為園派的代表性團體,持續活躍於地方文化活動中,展現了北管音樂豐富多元的特色。


臺灣漢族主要樂種之一。約在三、四百年前隨閩南移民傳入,同時受到漳州與泉州等地移民所喜好,其中又以漳州住民所在的生活區域,如基隆、宜蘭、彰化等地較為興盛;除了與民間的宗教儀式、地方活動等密切結合外,亦成為當地居民的一項重要娛樂活動。雖然目前仍無法從現有記載中得知北管實際傳入臺灣的確切時間,但北管戲曲唱腔與明清時期的崑腔、皮黃、亂彈等有所關聯,細曲與明清俗曲有關,而牌子乃是出自南北曲曲牌系統的音樂。就部分相關文物中,可得知若干北管館閣的歷史脈絡,像在某些較具歷史的館閣建築中所見到的先輩圖、或是刻畫字跡的樑柱、牌匾等,可發現某些相關人事物的記錄。 北管音樂組織,可分為業餘的子弟館閣與營利的職業團體兩類,均為北管技藝的傳承處所。子弟館閣民間稱「曲館」,多為某某軒或某某園、某某社或某某堂;職業團體則稱為某某班或某某團。其活動形態多樣,除了有藝術性的排場與上棚,亦出現在像是出陣、廟會等民俗活動的場合,或是被運用於各種民間宗教儀式或傳統戲劇的後場。

相關文章

2023-11-14

目前下淡水溪兩岸,包括高雄大樹、高雄大寮、目前屏東市(大洲里含大洲、頭前溪、六塊厝)、屏東萬丹等地的輪流做大功祭典,十分積極,民間自我認同度高,且因當地祭祀民眾對於此一歷史脈絡仍然清楚,所以持續保持著自主性、自發性地參與祭典活動。搭壇為祭場-下淡水溪請水(迎請英靈)-慶公筵-送水(恭送英靈),顯著反映下淡水溪兩岸六庄頭族群或生活與文化之特色。表此俗為下淡水溪東西兩岸六庄頭之特色民俗,存在時間已有一段歷史,同一事件引發的跨縣市(屏東市、萬丹鄉、大樹鄉、高雄市大寮區)民俗,有地域性統合之特色。

2023-11-13

阿美族裡的祭師(sikawasay)指的是擁有神靈的人、祭師有男有女,不分年齡,是一種為私人與部落執行祭祀的「祭祀團體」。里漏部落祭祀團體目前僅存九名祭師,全為女性。祭師均並非自願團體,而是必須精神靈所挑選經生病或作夢後,由媽媽級祭師鑑定認可後才有資格參加,平時亦須遵守禁忌,如終生不吃蔥、蒜、羊、雞、兔等;儀式當日禁吃蔬菜類及魚類;儀式期間不得與伴侶行房事,不碰生水,不遠遊等,一切的禁忌是為了與世俗的世界劃清界線。

2023-11-03

傳承自張鴻明、蘇榮發、蔡青源等名師,熟悉上下四管,能正確體現南管之知識技藝。現為振聲社館先生,長期從事南管教學,並整理一套深入淺出的南管教學方式,有傳承南管之熱忱與實際作為。對於南管推廣與教育貢獻良多,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