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純淨和諧靜謐

南投縣信義鄉

布農族八部合音

布農族八部合音

南投縣信義鄉

天然純淨和諧靜謐

布農族八部合音

2023-11-03

布農族音樂中的「pasibutbut」是一套完全屬於布農族的音樂觀和音樂系統,強調團體間的合群內聚。它不僅是一種音樂表現,更是超自然界、自然界與人之間的溝通媒介,是傳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然而,受到外來文化影響和現代生活方式轉變的影響,這一傳統文化面臨失傳的風險。

為了保存並傳承這項獨特且珍貴的音樂文化,文化部於99年指定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為重要傳統藝術,由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負責保存和傳承工作。這項舉措有助於保護布農族音樂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使其得以延續。


布農族音樂在反映該族群信仰及勞動價值方面具有獨特性,其中的「異音唱法」歌唱方式更是獨具特色。然而,隨著基督宗教的影響,布農族的音樂因動機改變,從傳統的宗教儀式轉向追求藝術性的提升。傳統的成套音樂因此有失傳之虞。

儘管如此,布農族的音樂傳統在特定團體中得以保存,並且在全國範圍具有領先地位。這種音樂形式反映了古昔常民生活形態,並且在藝術或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同時,它具有顯著的地方色彩和流派特色,並在藝術或藝術史上具有價值,瀕臨失傳。

相關文章

2023-11-03

在臺灣的客家戲曲傳統中,客家採茶戲分為大戲(客家採茶戲)和小戲(客家三腳採茶戲)。小戲以九腔十八調講述《張三郎賣茶》的主題,角色包括張三郎(茶郎)的丑角、大嫂(張三郎的妻子)的旦角、以及三妹(張三郎的妹妹)的旦角,因此被稱作三腳戲。這種演出形式簡潔經濟,內容貼近客家常民生活,反映了採茶和賣茶的生活寫照。

2023-11-10

「梧棲走大轎」和一般民俗活動不同,只在媽祖遶境或進香活動時,各個廟宇回來競跑進廟的儀式;在臺灣地區相當少見,也作為各宮廟競爭的活動。「走大轎」儀式最早的發展區域是梧棲老街區,後來逐漸形成整個梧棲區的祭典儀式,但由於是依附在神明遶境或進香的活動之中,每次走大轎的規模與時間無固定的模式,但此項儀式為全國唯一,具有其特殊性。而早期梧棲街區廟宇扛大轎並無所謂的「踏腳步」,主要就是以走大轎來進行,所謂的走大轎,就是由扛轎子的人,將轎子扛起,然後急速往前奔跑,在廟前或對方轎子前,所有扛轎者向後轉180度,再衝回起步處,有時一組人連續跑了數趟,有時會更換扛轎者,然後繼續奔跑,直到大家願意停止。

2023-10-12

五年千歲遶境吃飯擔的悠久文化-是春祭儀式的主要活動,其內容為平安繞境和「吃飯擔」的午餐會。即農曆元月十五日元宵節舉行,恭請五年千歲到五股十四庄境內遶境祈安,股內信眾組藝閣、陣頭等隨香遊行,並由五股十四庄各股村民輪流提供飯擔給遶境人員食用。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