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弄成百萬兵

雲林縣西螺鎮

布袋戲-林宗男

布袋戲-林宗男

雲林縣西螺鎮

十指弄成百萬兵

布袋戲-林宗男

2023-11-03

「昇平五洲園布袋戲團」是以「傳統表演藝術」的「戲曲」為登錄型態。演出類型以文戲聞名,呈現臲美口白之詞、布袋戲文學、獨特而清晰明朗之五音,劇情緊湊一氣呵成,以精采的劇情帶動觀眾看戲之情緒,不必以猛烈的武打場面或聲光特效來虛張聲勢。

布袋戲,又被稱為掌中戲,是一種源於閩南地區、結合了福州雕刻、泉州刺繡以及泉、潮州一帶民間音樂的地方戲劇形式。它在清嘉慶時期以前就開始於閩南地區流傳,並在19世紀中期從泉州、漳州、潮州等地傳入台灣。布袋戲在台灣發展出了不同的流派,包括南管、北管(分為西皮與福祿兩系)、潮調等三大派別。

在日治時代,布袋戲團紛紛將歷史故事、章回小說和民俗演藝改編為劇目,並在戰後轉向內台戲的演出形式。各地也建立了專門供布袋戲演出的戲院。隨著時代變遷,布袋戲的表演風格也進行了相應的改變。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劇目的角色和武功技藝不斷地塑造出超能力和玄奇效果,演出風格也變得更加現代化,包括金光戲等形式。同時,布袋戲也引入了電腦動畫和現代化的燈光、爆破技巧,並使用具有旋律性和強烈震憾效果的音樂,使得戲劇呈現更為震撼和引人入勝的效果。

相關文章

2023-10-12

萬和宮天上聖母老二媽源自清朝嘉慶8年,具備特有傳說與信仰活動,尤其為臺灣唯一的神明(媽祖)省親活動。此民俗活動具備先民來臺的開發精神及聚落活動的特殊性,結合了西屯與南屯居民的情誼與交流,是地方信仰及民情的結合之展現,認為有重大歷史意義與地方特色。

2023-11-07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創立於1920年,係承中國泉州傀儡系統,戲偶造型較為渾圓,偶頭雕工精細,角色名稱分生、旦、北、丑(雜)四大行當,基本操作線有十四條(視戲偶動作略有增減),戲曲音樂是南管系統的泉州脖、傀儡調。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在四代相繼傳承已有百年的歷史,在繼承的基礎上各自有所發展與創新,擁有傳統及創新的演出型態,如儀式劇的演出場域以大高雄及大台南地區之廟口、私人壇為主;表演劇演出場域以大高雄及大台北地區劇場演藝廳為主,並擴及全台灣各地及受邀至國外藝術節演出。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除保留傳統戲曲思維,更以現代劇場理念,將台灣傀儡戲從宗教儀式演出開拓至表演藝術的層面,不僅使臺灣傀儡戲有不同的展樣貌,也將傳統傀儡戲帶進藝術劇院的表演場域。

2023-11-14

屏東縣枋寮鄉北勢寮保安宮(主祀大道公,每年農曆5月2日(保生大地得道飛昇日),廟方舉辦全台獨一無二的「送白鶴」祭典;相傳保生大帝生前即乘坐白鶴羽化昇天,北勢寮保安宮管理委員會每年除了大肆舉行法會慶典之外,並會製作白鶴一隻供送保生大帝神靈回白礁謁祖。北勢寮保安宮放白鶴活動,各項祭典活動籌措、製作、每年都喚起枋寮全鄉參噢,祭儀兼具藝術性及典範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