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隻交椅坐透透全才藝師

彰化縣鹿港鎮

南管音樂-郭應護

南管音樂-郭應護

彰化縣鹿港鎮

十隻交椅坐透透全才藝師

南管音樂-郭應護

2023-11-03

郭應護先生是鹿港遏雲齋南管樂團的傑出藝術家,他對南管音樂的熱愛和專業造詣使他成為當地南管文化的重要傳承者。他具有豐富的南管音樂經歷,早在父親的影響下就開始接觸南管音樂,並且在遏雲齋學習南管的過程中得以精進自己的技藝。

郭應護先生不僅精通南管的各種樂器,包括琵琶、洞簫、三弦、二弦等,還擅長唱曲,展現了多才多藝的一面。他的教學方式主要來自於自身的學習經驗,透過觀察、模仿前輩的演奏和唱曲,自行摸索並體會,經年累月地鍛煉,使他達到了非常高的技藝水準。在教學上,他採用傳統的唸唱教學法,通過自己的示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並且在樂器演奏方面也進行類似的教學方法。

此外,郭應護先生還長期參與當地南管館閣的活動,並且在社內教導新進成員,對於南管音樂的傳承和推廣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教學經驗豐富,不僅在遏雲齋,還在文開國小、彰化縣南管實驗樂團及南管研習班中授藝,並且與他的藝生林秋菊共同創立了「永樂絃管」,這種教學和傳承方式使得南管音樂在當地得以廣泛傳播和發展。


南管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古典音樂之一。原屬閩南民間音樂的一環,隨著中國泉州、廈門的移民傳播至臺灣、澎湖、金門、香港、澳門、東南亞各地僑社,目前確定還有南管館閣活動的地方,除了中國泉廈原生地,與湘西懷化土家族自治區外,尚有臺灣、港澳、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越南等地。「南管」之名,在臺灣乃是相對於「北管」之稱,另有「泉州絃管」、「絃管」、「南樂」、「南曲」、「錦曲」、「郎君樂」、「五音」、「郎君唱」、「御前清曲」等名稱,各地絃友常摻雜使用。 傳統館閣命名,常見「南樂社」,如「華聲南樂社」;也有稱為「郎君社」,如「集美郎君社」。曲簿也稱「南樂曲集」,如張再興編輯的《南樂曲集》。但「南管」是臺灣目前最常用的名稱,東南亞地區早期都稱「南樂」,但近20年來,受到中國泉廈地區教館先生影響,現概以「南音」稱之。

相關文章

2023-11-08

北港老塗獅,創辦人黃清塗(1930一2014),享壽86歲,綽號老塗獅,臺灣雲林北港人,武術家及中醫家。 北港老塗獅創辦人黃清塗出生於昭和5年(1930),出自北港勤習堂,30年代師承北港勤習堂第三代陳水來老師父(黃清塗之義父),學習武術、白鶴獅陣及白鶴獅製作技術,後來初設舘號為「北港勤習堂 鳳陽國術舘」,民國49年(1960)以自家班底跟隨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後來舘號正式更名為「北港老塗獅」。

2023-11-13

早期大武壠社群的生活準則是在雨期耕作,在旱季射獵,具有明確的作息規範,其規範的推動乃是透過祭祀儀式來強化,透過儀式以禁止不可從事的行為,稱之為「禁向」,每年一進入禁向期間,族人就必須遵守許多禁忌;而透過祭祀儀式來解除禁忌,則稱為「開向」。開向後任從射獵、歌舞、婚嫁不妨。足見信仰與其生活之密切關係。

2023-11-13

金鑾宮主祀媽祖,最初在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設壇於境內社尾處,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時遷建現址,後經道光六年(1826年)、1928年、1957年、1978年、1981年的幾次重新修建及增建,成為今日所見堂皇廟宇,祭祀範圍為舊下茄萣庄,即今茄萣區嘉定、保定、大定、光定、吉定五村。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