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陣風華

臺南市南區

十二婆姐陣

十二婆姐陣

臺南市南區

藝陣風華

十二婆姐陣

2023-11-03

南區灣裡同安宮(五媽婆祖陣)傳承自新營團,同時融入了「神授技藝」,在傳承的同時也呈現創新。這種傳統藝術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根基,還展現了當地文化的特色,具有濃厚的在地性。灣裡同安宮的婆祖陣結合了當地文化元素,包括裝扮、面具和陣式,都展現出獨特的風格。每個角色所使用的道具,如骨傘、七星劍等,都彰顯了陣頭的特色和獨特性。這個陣頭是原台南府城唯一的婆祖陣,其表演形式融合了改運和收驚的功能,具有濃厚的文化性和儀式性。此外,陣頭的面具已經發展至第三代,前兩代的面具保存完整,展現出深厚的藝術性。整體而言,南區灣裡同安宮的五媽婆祖陣不僅是當地文化的寶貴遺產,也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傳統藝術表演。

十二婆姐陣,與臨水夫人陳靖姑及隨伺36宮婆姐之信仰息息相關,據傳是由大陸所傳入,為臺灣少見之宗教性藝陣,文獻及福建民間舞蹈,也沒有發現類似表演,極可能是臺灣民間藝人因應廟會活動而改良形成之陣頭。婆姐陣多半集中在臺灣南部,尤其是臺南、高雄一帶,其不僅具表演性,也兼具驅煞辟邪、護佑婦孺、收驚安宅等功能。十二婆姐陣即可能是由十八婆姐陣演變而來。

相關文章

2023-11-13

新化舊名「大目降」,相傳古代庄社地形地貌是風水師口中的「八卦蜘蛛穴」,整個穴位的中心,是在中山路與中正路交叉口(舊名「三角湧仔」)。自此十字路口向8個方向輻射岀8條交通線,含往玉井、永康、關廟、新市等4條主線,往礁坑、大灣、唪口、大坑等4條副線,形成四正方、四隅方俱全的「八卦地穴」。 除了「八卦蜘蛛穴」之外,市街的民間信仰宮廟間又形成「七星墜地格局」。原來,市街內庄社古代分為8堡,其信仰中心分別為護安宮(王公廳)、北極殿、太子廟、觀音廳、清水寺、武安宮、朝天宮等,這7座宮廟被認為是「七星」,遂有「七星墜地格局」之說。

2023-11-13

相傳在清領時期,過溝與布袋兩庄曾在冤家港(現今團結橋處),發生過庄頭的械鬥,有庄民在械鬥過程中不幸身亡,加上早期庄內有不少大公堀(共有漁塭),發生多起庄民溺斃事件,因此鬼魂之說甚囂塵上。庄內信仰中心建德宮主神李大府千歲降駕指示以安營、夜巡的方式,來維持過溝庄的寧靜與庄民平安。夜巡時需有照明工具,早期尚無電燈,而火燈是當時人民生活照明的器具,於是庄民就以竹子和玻璃瓶及泥土製成火燈,配合神明出巡遶境的儀式,沿著過溝街道一直到整個村落,以祈求過溝居民在鬼月都能平安,此活動流傳至今,過溝的居民每年在農曆的六月底最後三天晚上,無論男女老幼,都提著自製火燈,沿著過溝街面一直巡視到到冤家港,沿途鞭炮轟隆隆、陣頭鑼鼓喧天,十分熱鬧。

2023-09-26

祭祀城隍的由來已久,相傳源起於周禮的八臘之祭。最早祭祀時原是水庸神,「水隍也,庸則城也」,水庸就是「城隍」,也就是保護城的神祇。古代祭「水庸」,即祭「城隍」,是一種人為建築物的自然神,南北朝時代,城隍變成一種福善禍惡,有求必應的神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