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古樂之美

臺南市中西區

十三音

十三音

臺南市中西區

感受古樂之美

十三音

2023-11-03

這個曲藝團體源自於府城祭孔釋奠儀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曲藝表演。這些曲目是集眾人智慧所成,具有特殊性,並且在台灣擁有全台首學的歷史地位和背景,這顯示了該團體傳承至今的地方性特質。台南市文廟樂局以成書院為基礎,發展了具有一定藝術性的十三音藝術。該團的樂員技巧整齊,達到了較高水準,並擁有能夠體現這項傳統藝術的物件,如樂譜和樂器。樂譜豐富,樂器種類多樣,這些物件本身就具有藝術價值。曲調方面,既有自創的元素,也有傳承的元素,而且該團定期傳授技藝給後進樂手,是台南文廟祭孔儀式中不可或缺的司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地方性特色。團員們的合作默契和專業技巧使得他們的演奏技巧整齊,能夠充分展現府城孔廟儀式音樂的質樸性,並且能夠表現出特殊儀節的音樂特色。他們的技法非常優秀,能夠生動地呈現府城孔廟儀式音樂的特色。

臺灣有大量的移民始於清代,且大多來自閩粵地區,移民中有一類為科舉性移民,其目的無非便於應試而獲取功名,此類大多集中於政治文教中心,其中不乏略通音律者,移民們基於對家鄉的懷念,常三五好友於廟埕廣場、同鄉會館等地合樂,孔廟為這類秀才、生員讀書之處,因此當時孔廟禮樂局(以成書院前生)的禮樂生皆是這類讀書人,這些府城學子往內地科考皆會攜一二樂器回來,慢慢形成十三音的樂器規模,而樂曲大都源自閩粵浙地區的民間音樂與南北管絲竹樂。 臺南孔廟為舉行春秋二祭禮樂局中須備有禮生及樂生,樂生們為熟習樂器需有相對應的樂曲可練十三音即在此種狀況中成型,據成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三音樂譜《同聲集》所述,「專往閩浙內地招聘樂師教召諸生」,該樂師應非一般民間樂師,可能是府制樂工,除了教習祭孔雅樂,為了提振樂生演奏能力定另教習其所熟悉之民間音樂,十三音於焉成型。

相關文章

2023-11-06

莊萬枝,生於昭和11年(1936),馬公東衛人。民國38年(1949)曾隨舅舅學習拳頭功夫。 東衛於清朝時期武館盛行,自然發展出獅陣,涼傘技藝雖不像獅陣那樣熱鬧,卻需紮實武術基礎。涼傘為神物,不能隨意放置或不尊重,更不得作為武器使用。多數拳頭師拿起涼傘,從原本的遮蔽及開路用途衍化出特殊技藝,套路常為廟宇之有形元素、道士步或為拳頭步。涼傘套路皆無圖形,師傅僅動作示範,言語傳授。

2023-11-03

南管音樂是台灣漢族的重要傳統音樂項目,其固有的傳承制度使得音樂的詮釋和表演具有高度的藝術性。這種音樂在藝術性上既充滿古樸色彩,又具有精湛的技藝。然而,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面臨著逐漸失傳的危機。張鴻明先生作為南管音樂的保存者,在南管音樂的歷史、傳承以及藝術性方面呈現了完整的代表性。他不僅在音樂領域取得卓越的成就,還致力於培養後進人才。他的努力和貢獻使得他成為台灣南管音樂的典範,代表著這個古老藝術形式的傳統和價值。

2023-11-03

南聲社的南管音樂藝術性在國內音樂界和歐美的傳統音樂研究領域中受到高度肯定。這表示他們的表演具有卓越的藝術價值和水準,獲得了專家和觀眾的廣泛認可。南聲社致力於培養無數重要的南管表演人才。他們不僅教授傳統絃管音樂的技巧,還能精確詮釋這一藝術形式的內涵。團隊內的成員技法優秀,具有高超的演奏技能,使得他們的表演更加精湛。南聲社擁有豐厚的百年歷史,這代表著他們在南管音樂領域擁有深厚的根基和經驗。作為南管音樂表現最高的團體之一,他們代表了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最高水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