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街穿梭百年時光隧道

新竹市北區

北門老街

北門老街

新竹市北區

北門街穿梭百年時光隧道

北門老街

2023-11-03

新竹市今日是一座現代化的科技城市,然而,三百多年前,這片土地卻是一片荒涼、荊棘叢生、鹿兒奔馳的地方,是道卡斯族竹塹社的居住地。明鄭時期,臺灣北部發生了番亂事件,也開始了新竹地區的拓墾歷程。

在這段歷史中,有一位名字被人遺忘的人——王世傑,他原籍福建同安,在番亂時期擔任運糧官,為鄭軍提供糧草,因此取得了開墾竹塹的權利。他以竹塹暗街仔為中心,率領福建同安鄉親興建水圳(即後來的隆恩圳),引水灌溉,開墾農地。從竹塹暗街仔開始,他帶領人們向西北、西南兩個方向拓展,建立了數十個聚落。

暗街仔現今只是一條小巷弄,容易被忽視。然而,在東前街36巷,你可以看到一塊木頭上的解說牌,提醒遊客這裡可是「新竹第一街」。

在當時,竹塹地區的居民每天用竹籃挑著農林產品進城販售,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市集,有米市、柴市、炭市、魚市、菜市等,貨品分類非常細緻,市場交易十分活躍。

到了清末的光緒年間(1875-1895),竹塹港開始與中國各港口進行直接貿易,使竹塹城北門大街的商業活動達到了巔峰。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城北門大街的繁華逐漸式微。儘管如此,北門大街上仍然有一些老店在堅持經營,這些百年老店的招牌依然吸引著遊客。

在北門大街上,有一家名為新復珍商行的百年老店。這家店的創辦者吳張煥女士發明了竹塹餅,一種內餡夾有肉粽的美味食品,成為當地的特產。另外,還有一家名為老振興的商店,以及杏春德記中藥行,這些商店在北門大街上歷經百年風雨,依然屹立不搖。

即便商業風華已逝,但在北門大街上,那些褪色的清水紅磚、斑駁的建築,依然保留著新竹獨特的城市風格和歷史記憶。這片土地見證著時光流逝,也訴說著新竹城市的故事。

相關文章

2023-10-11

醒靈宮位於竹塘鄉牛稠子金牛山麓(民靖村金山路34號),在牛稠子聚落旁,二林鎮與竹塘鄉交界處。醒靈宫的信徒主要是七界内的客家子裔,它的祭祀圈因此跨越二林鎮、竹塘鄉與埠頭鄉三個行政領域。

2023-10-12

「鎮南聖神宮」位於嘉義市東區共和路118號,興建於1777年(清乾隆42年) ,當時廟名為「鎮南宮」,主祀五府千歲。1832年(清道光12年)進士黃驤雲獻匾「福惠斯民」。1854年(清咸豐4年)首事田文增、韋珪生募款重修,並獻匾「鎮南古廟」。文昌閣則為1793年(清乾隆58年)知縣單瑞龍用築城樓之殘材所建。

2023-10-12

除廟宇本體大部分為清咸豐八年重建後之遺構外,另有民國53年(1964)重建的鋼筋混凝土造山門及拜亭,遮雨棚與廁所、鐵皮倉庫則為近年加建,原有之兩側護龍、門屋及圍牆於民國99年間全部拆除,僅留下小部分圍牆及1座門屋、「重建先農壇碑記」石碑;另廟方重塑一個由清官鞭打春牛之塑像於廣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