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桂外公自組戲班,父母皆為歌仔戲演員,承襲表演家風,自小在舞台上嶄露頭角。母親將其送入「藝霞歌舞劇團」學習。1984年「藝霞歌劇團」結束後,陳鳳桂帶領藝霞的姊妹們加入餐廳秀及工地秀,見證了台灣經濟榮景的新局面。1985年陳鳳桂陸續參加「台視楊麗花歌劇團」、「中視歌劇團」、「華視葉青歌仔戲團」開始電視歌仔戲的演出。
陳鳳桂具有全面的表演藝術,包括傳統唱腔、角色扮演,內外台演出等,她的肢體動作和音色共鳴能因應不同行當和角色轉換而有不同的細緻處理,藝術性極高。早年受教於「藝霞歌舞團」,接受東西方各類舞蹈肢體和西方音樂唱曲訓練,將這些元素巧妙地轉化為歌仔戲的演出形式,形成獨樹一幟的表演風格,具有特殊性。歌仔戲是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戲曲劇種,保存者以精湛的電視和精緻歌仔戲表演為觀眾熟知,深受好評,凸顯了劇種的地方性。
歌仔戲發源於宜蘭為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戲曲劇種,發展至今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萌芽到成形,可分為小戲階段和大戲階段。 小戲階段為在宜蘭一帶的藝人以源自大陸福建漳州一帶的『歌仔』來說故事,之後逐漸吸收車鼓小戲的表演形式,以簡單的角色來舖演故事,成為歌仔戲的雛形。 大戲階段則是在小戲的基礎上,吸收民間歌謠音樂,以及其他流傳於台灣的大戲劇種之表演成分,逐漸演變為成熟的大戲演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