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發揚歌仔戲文化

臺北市中山區

歌仔戲-巫明霞

歌仔戲-巫明霞

臺北市中山區

致力發揚歌仔戲文化

歌仔戲-巫明霞

2023-11-02

巫明霞女士是一位生長於戲曲世家的藝術家,從小學習了漢文、南管戲、京劇、歌仔戲等傳統戲曲,並在外台戲、內台戲、電影、電視等表演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的演技精湛,勇於創新,展現出獨特的演藝才華,使得歌仔戲呈現豐富多樣的藝術價值,具有高度的藝術性。

巫明霞女士的特殊性在於她經歷了歌仔戲不同階段的發展,既能掌握傳統精髓,又能靈活應用創新元素。她的表演風格不拘泥於傳統,並在歌仔戲小生藝術中注入獨特的表現特質,具有特殊性。

在地方性方面,歌仔戲因其生活化和多元的戲曲特色,深受觀眾喜愛。巫明霞女士的藝術發展過程中吸取了其他劇種的優點,並在歌仔戲中保留了地域風格。她的習藝歷程和演出經歷整合了各家長處,呈現出歌仔戲劇種濃烈的地域色彩,具有地方性。

歌仔戲發源於宜蘭為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戲曲劇種,發展至今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萌芽到成形,可分為小戲階段和大戲階段。 小戲階段為在宜蘭一帶的藝人以源自大陸福建漳州一帶的『歌仔』來說故事,之後逐漸吸收車鼓小戲的表演形式,以簡單的角色來舖演故事,成為歌仔戲的雛形。 大戲階段則是在小戲的基礎上,吸收民間歌謠音樂,以及其他流傳於台灣的大戲劇種之表演成分,逐漸演變為成熟的大戲演出形式。

相關文章

2023-11-07

學甲謝姓獅團是一支每年訓練並參與慶典活動的團隊,主要出陣於學甲上白礁和四年一科的「學甲香」慶典,是慈濟宮保生大帝的「駕前」陣頭,與謝姓家族的開拓史密切相關,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非常值得保存。此團由西港區烏竹林廣慈宮金獅陣的師傅所成立,不僅每年出陣,還將技藝傳承給學甲國中,代代相傳,具有持續傳承的意義。此外,該團的獅頭是以傳統方法自製,相當罕見,更增添了其保存價值。

2023-10-13

大庄部落的平埔族居民以大武壠(Taivoan)、馬卡道(Makatao)兩個亞族人口為主。在傳統文化特徵上則以大武壠(Taivoan)亞族為主,其中大庄公廨的信仰模式與牽戲(或稱牽曲)儀式更呈現出典型的大武壠(Taivoan)系統特徵。

2023-11-10

各行業皆有行業之神,巧聖先師-魯班為木工業的守護神。早年鹿港有四個魯班公神明會的組織,以農暦五月七日魯班的生日為例祭日。 清光緒年間鹿港成立「小木花匠團鍽森興」組織,為魯班公會的組織,每年以擲茭的方式產生爐主、副爐主、首事等幹部,籌辦祖師爺巧聖先師的祭祀。 民國85年(西元1996年)4月,財團法人彰化縣鹿港紫極殿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棟樑、執行長黃志農提出辦理魯班公宴的構想,當時(宗教團體臺帳)所登錄的4個魯(老)班公會,都已經停止運作,鹿港地區仍然舉辦魯班公祭祀的宗教團體,僅有「鹿港錦森興魯班公會」與「福興魯班公會」,兩個會仍然承襲傳統,由值年爐主、副爐主、首事等執事人員,等各廠家募集「眾錢」,辦理迎神、祭拜、跋爐主、福食等活動,李、黃兩人拜訪鹿港錦森興魯班公會即將接任爐主的「鹿港佛俱行」老闆陳錫銘溝通,尋找鹿港錦森興魯班公會的支援,並詳細陳述活動的構想、效益與願景,並在陳錫銘的多方徵詢與協調之下,成功開啟辦理「鹿港魯班公宴」的第一步。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