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馬陣國寶藝師

宜蘭縣員山鄉

布馬陣-林榮春

布馬陣-林榮春

宜蘭縣員山鄉

布馬陣國寶藝師

布馬陣-林榮春

2023-11-02

林榮春是宜蘭員山的傳統藝術保存者,他不僅熟練於本地歌仔、改良歌仔戲、布馬陣、彩船陣、公揹婆、蛤仔等藝能,還曾接觸北管戲曲,展現了多樣化的才華。他的布馬陣表演中,巧妙融入國劇、宜蘭歌仔等元素,並引入採船、公揹婆等藝陣,展現了獨特的風格。雖然在藝術性方面尚有提升空間,但他以熱情的傳承態度和創意頭腦,成功創造出獨特的陣頭藝術。

在歌仔戲方面,林榮春於13歲時開始學習本地歌仔,後來參與業餘歌仔班並與吳貴英演出對手戲,積極探索歌仔戲演出訣竅。此外,他也投入了布馬陣、彩船陣、娘傘、蛤仔等陣頭藝術的學習,展現了多元的藝術技能。儘管在國術和北管唱曲方面曾經嘗試,但因工作和學業的因素而暫時放棄。最後,在50歲時,他重新振作起來,參與獅陣國術的學習,並且成功加入各種陣頭,豐富了自己的藝術生涯。

林榮春的藝術生涯充滿多樣性,他的努力和創意使他成為宜蘭地區傳統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當地陣頭藝術的寶貴傳承者。因此,根據「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的規定,林榮春被評定為宜蘭縣的傳統藝術保存者。

相關文章

2023-11-06

頭髮舞為雅美族獨有,其藝術價值已獲肯定。除日治時期文獻外,臺灣光復後有蔡麗華(1985),李天民(1996),林子晴、胡正恆(2005),郭俞君(2007),呂鈺秀(2009),錢善華(2010)等之研究。林子晴、胡正恆(2005)的研究指出頭髮舞有一個製造最高潮之舞蹈樂段,以四分音符重音的不規則出現,製造類似變態拍子的效果。

2023-11-07

第一代師傅是由學甲鎮李全傳授於本庄李賞,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後再傳莊紅蟳。在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時,創下西港刈香天子門生陣頭的先例,便是將歌唱技藝傳承給女性。 1971年(民國六十年)起,則由曾其材師傅教授,但於1994年(民國八十三年)香科後,因老師傅辭世,又因當時無樂譜記載,導致傳承困難,而後停陣。 2008年(民國九十七年)時(己丑香科前年),余千歲與本宮奉祀主神吳府千歲、池府千歲降駕,指示李仲義副主委必須在此次香科一定要將 本宮天子門生再重新組陣。 經過地方士紳及熱心人士奔走,人神共同努力之下,終於將瀕於失傳12年的吉安宮天子門生,重現世人眼前,並且於己丑科成功出陣。

2023-10-12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歷史悠久,由新竹縣、桃園市、新竹市等3縣市20鄉鎮市區組成15大庄輪值主辦,反映北臺灣客家社群組織與歷史文化。 祭典緣起自1786年彰化爆發林爽文事件,同年攻陷淡水廳(竹塹城),逼近六張犁庄。六家地區的重要墾首林先坤,聯合陳資雲、劉朝珍等率鄉民抗敵,即所謂義民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