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馬陣國寶藝師

宜蘭縣員山鄉

布馬陣-林榮春

布馬陣-林榮春

宜蘭縣員山鄉

布馬陣國寶藝師

布馬陣-林榮春

2023-11-02

林榮春是宜蘭員山的傳統藝術保存者,他不僅熟練於本地歌仔、改良歌仔戲、布馬陣、彩船陣、公揹婆、蛤仔等藝能,還曾接觸北管戲曲,展現了多樣化的才華。他的布馬陣表演中,巧妙融入國劇、宜蘭歌仔等元素,並引入採船、公揹婆等藝陣,展現了獨特的風格。雖然在藝術性方面尚有提升空間,但他以熱情的傳承態度和創意頭腦,成功創造出獨特的陣頭藝術。

在歌仔戲方面,林榮春於13歲時開始學習本地歌仔,後來參與業餘歌仔班並與吳貴英演出對手戲,積極探索歌仔戲演出訣竅。此外,他也投入了布馬陣、彩船陣、娘傘、蛤仔等陣頭藝術的學習,展現了多元的藝術技能。儘管在國術和北管唱曲方面曾經嘗試,但因工作和學業的因素而暫時放棄。最後,在50歲時,他重新振作起來,參與獅陣國術的學習,並且成功加入各種陣頭,豐富了自己的藝術生涯。

林榮春的藝術生涯充滿多樣性,他的努力和創意使他成為宜蘭地區傳統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當地陣頭藝術的寶貴傳承者。因此,根據「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的規定,林榮春被評定為宜蘭縣的傳統藝術保存者。

相關文章

2023-11-14

十八庄範圍在清治時期分屬藍興堡與貓羅堡。日治時期則歸大屯郡烏日庄、大里庄、大平庄、霧峰庄等管轄地區。相傳清道光年間大屯十八庄遭逢「烏龜病」病蟲害肆虐,居民共議迎請中部地區各宮廟媽祖聯合出巡壓制病蟲害,媽祖所到之處即天降大雨,使蟲害消退,遂形成每年固定迎請媽祖前來巡視禳災祈福的民俗活動。

2023-11-07

北港金聲順開路鼓的歷史根深蒂固,起源於清同治五年(1865年),由楊添丁、蔡宣德、蔡老慶、王如山、蔣馬來等先賢創立。當時的他們受到媽祖轎班會的啟發,認為開路鼓應該每年都要有集會,於是奉祀唐玄宗時期的「霓棠羽衣曲」和擅長各種樂器的田都元帥為祖師爺,並將開路鼓隊命名為「北港路關鼓」,隸屬於朝天宮。在日治時期的明治44年(1911年),朝天宮的管理人蔡然標秀才提出將開路鼓的名稱改為「北港金聲順開路鼓」,這個名字得到了團員的支持。

2023-11-02

田屋北管八音團具有極為珍貴的傳統技藝和曲譜,並且有著悠久的歷史,持續進行傳承和教學工作。他們在客家八音藝術和保存方面展現出色的代表性。基於這些事實,田屋北管八音團符合登錄的基準。他們熟知、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的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並具備傳習能力和意願。在當地文化脈絡下,他們被認定為適當的登錄對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