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馬陣國寶藝師

宜蘭縣員山鄉

布馬陣-林榮春

布馬陣-林榮春

宜蘭縣員山鄉

布馬陣國寶藝師

布馬陣-林榮春

2023-11-02

林榮春是宜蘭員山的傳統藝術保存者,他不僅熟練於本地歌仔、改良歌仔戲、布馬陣、彩船陣、公揹婆、蛤仔等藝能,還曾接觸北管戲曲,展現了多樣化的才華。他的布馬陣表演中,巧妙融入國劇、宜蘭歌仔等元素,並引入採船、公揹婆等藝陣,展現了獨特的風格。雖然在藝術性方面尚有提升空間,但他以熱情的傳承態度和創意頭腦,成功創造出獨特的陣頭藝術。

在歌仔戲方面,林榮春於13歲時開始學習本地歌仔,後來參與業餘歌仔班並與吳貴英演出對手戲,積極探索歌仔戲演出訣竅。此外,他也投入了布馬陣、彩船陣、娘傘、蛤仔等陣頭藝術的學習,展現了多元的藝術技能。儘管在國術和北管唱曲方面曾經嘗試,但因工作和學業的因素而暫時放棄。最後,在50歲時,他重新振作起來,參與獅陣國術的學習,並且成功加入各種陣頭,豐富了自己的藝術生涯。

林榮春的藝術生涯充滿多樣性,他的努力和創意使他成為宜蘭地區傳統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當地陣頭藝術的寶貴傳承者。因此,根據「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的規定,林榮春被評定為宜蘭縣的傳統藝術保存者。

相關文章

2023-11-14

十八庄範圍在清治時期分屬藍興堡與貓羅堡。日治時期則歸大屯郡烏日庄、大里庄、大平庄、霧峰庄等管轄地區。相傳清道光年間大屯十八庄遭逢「烏龜病」病蟲害肆虐,居民共議迎請中部地區各宮廟媽祖聯合出巡壓制病蟲害,媽祖所到之處即天降大雨,使蟲害消退,遂形成每年固定迎請媽祖前來巡視禳災祈福的民俗活動。

2023-10-13

風獅爺起源,目前尚無確切的資料,金門的風獅爺,據推測乃由於明代中葉之後,金門因煮鹽、海盜危患,使樹木大量減少,每屆秋冬之季,風砂肆虐,居民為風砂疾病所苦,故於迎風及路口處,設置風獅以鎮風制煞,相因而成習俗。

2023-11-15

家將團成員以堂上鑾生及鑾生之子為基本班底,1925 年正式成立『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駕前什家將』團,並於台灣光復前丶後即參與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台灣光復後東港盛大舉辦迎王祭典為壬辰正科東港第一次迎王(西元 1952 年民國 41 年)平安祭典繞境活動,時至今日仍然在每次的東港迎王祭典參與平安逸境慶典活動。共意堂為家將專屬堂號,首字為共乃邢府三千歲之堂號,共善堂之首共字,其次字為意,一方面為紀念邢府三千歲向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借家將配合奉旨出巡,另一方面乃配合全臺白龍庵之家將堂號如意增弄堂之意字,故而請旨成立共意堂。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