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推廣客家山歌

桃園市中壢區

客家山歌-賴碧霞

客家山歌-賴碧霞

桃園市中壢區

一生推廣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賴碧霞

2023-11-02

賴碧霞女士是台灣客家山歌的代表性人物,她的才華和努力為客家山歌的傳承和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她的唱腔婉轉細膩,擅長各類型的客家山歌演唱,深受觀眾喜愛。在台灣歷史上,她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重要地位。根據桃園縣傳統表演藝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的審議,賴碧霞女士符合「傳統表演藝術民俗及有關文化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所稱之藝術性、特殊性及地方性的要求。因此,她的登錄具有充分的理由。

台灣的客家山歌傳承可以追溯至明清時期,當時漢人開始移民到台灣並帶來了客家山歌的傳統。最初,山歌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在山野間流傳,主要是一些喜好歌唱的人在自娛自樂中演唱。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在清中葉之後,台灣北部的客家人在桃竹苗三地形成部落,客家山歌逐漸成為當地主流的表演藝術,傳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台灣的客家山歌在音樂部分可以區分為「老時」和「新時」兩個詞彙。在音樂的內涵方面,「老時山歌」的節奏自由,保留了原始客家歌謠的特點。在藝人的表演和實踐過程中,「老時山歌」逐漸演變為「山歌子」,而「平板」則不是從「山歌子」演變而來,它的源流甚至比「山歌子」還早。最初,採茶的藝人演唱的「老時山歌」逐漸過渡成為「新時採茶」,也被稱為「老腔平板」。最後,「老腔平板」演變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新時平板」,即現代客家山歌的主要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老山歌」是客家山歌的傳統形式,但根據學者的研究,「平板」和「山歌子」實際上源於客家戲曲的流行,是戲曲中的唱腔。而賴碧霞女士則以民歌的方式演唱,不僅傳承了傳統山歌,還將客家戲曲中各種腔調融入其中,成為民歌表演的一部分,展現了豐富的藝術內涵。

相關文章

2023-11-14

本民俗由彰化南瑤宮至新港奉天宮進香,南瑤宮車駕行至新港庄街,除新港奉天宮外,地方民眾亦自發準備香案迎接,並以姑婆相稱。本民俗已融入在地居民情感及生活與其他地區顯有差異,具地方性。本交香請火儀式進行前須先團拜,焚燒交香請火疏文至奉天宮爐內,而後由奉天宮主事先舀取第一匙香火至南瑤宮香爐,再由南瑤宮管理人舀取其爐內香火至奉天宮香爐,隨後奉天宮主事與南瑤宮三個媽會大總理亦依序進行交香請火儀式。交香結束後將香爐放入香擔內,並以符令封其香擔門,由武館振興社護駕香擔,由開彰祖廟神轎於三川門外接頭香,隨後回駕,後續南瑤宮各媽會神轎亦依序啟駕回程。因本交香儀式象徵兩廟神力交流,具示範並顯示特色,具典範性。

2023-11-13

蕭壠社是西拉雅人在台南境內勢力最為龐大的一社,位處海邊,民風強悍。1636年為維持獨立性而與荷蘭人發生戰爭,清領時期也時常被徵調而四處征戰。但戰鬥只是平埔族的一部分,蕭壠社的歷史,仍有她被人讚賞的一面。 北頭洋是蕭壠社的故地,有著豐富的史蹟傳說。荷蘭人初到蕭壠社,驚豔於她的壯大,他們亦深入蕭壠社社會,觀察平埔族的一景一物與風土民情等,詳為記載於〈蕭壠城記〉一文,這是我們今日瞭解荷蘭時期的蕭壠社,最佳的第一手史料。 西拉雅人長久以來受人注意,宗教信仰應是原因之一。阿立祖是族人的守護神,又稱阿日祖、阿立母、太祖等,屏東地區的族人多稱為老祖。部落中建有公廨供眾人膜拜,也有自家奉祀的阿立祖,多位於案桌旁、案桌下,因而阿立祖又有「壁腳佛仔」的稱呼。阿立祖有很多禁忌,例如不能在客廳說不敬的話,不能放屁。日治時期時,因日人實施客廳改正計畫,「壁腳佛仔」才被請走。正統的阿立祖信仰沒有塑像,也不立神位,僅以象徵物代表,如祀壺、豬頭殼、將軍柱等。後來因受漢文化影響,塑神像的比例漸增。

2023-11-14

嘉慶十四年(1809年),海盜蔡牽入侵淡水,騷擾北臺。蘆洲勇士、壯丁前往支援征戰,協助淡水泉州人,未料鄰近的漳州人引兵犯境,又引發了漳泉械鬥,蘆洲父老遂求助國姓爺庇佑,才得以化解危機。蘆洲地區居民感念國姓爺,自道光十七年(1837年)開始三年一醮祭祀,初以國姓爺畫像為祭拜對象,於田仔尾李宅等地祭祀;同治元年(1862年)湧蓮寺建立,大正八年(1919年)地方人士倡議於湧蓮寺後殿興建懋德宮,主祀國姓爺,從此由湧蓮寺統籌辦理此一地方重大醮典。因為這一起偶然的歷史事件,開啟了蘆洲居民一百八十多年來對國姓爺三年一醮的建醮祭祀,從清末蘆洲即曾舉行國姓醮,並形成傳統。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