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光先生是田屋北管八音團第三代傳人,具备深厚的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涵蓋客家八音、客家戲曲音樂、北管以及紅頭、黑頭道士儀式音樂等各項樂器演奏。他在客家八音教育、整理、蒐集、研究及出版「客家八音嗩吶曲集」方面也有積極的參與,並且具有傳承意願。在文化脈絡下,他被認定為適當者,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的法令依據。
根据提供的師承狀況,田文光先生的師承关系为:田木水→黃新乾→黃登祥→田金聲。这样的師承背景也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的相關要求。
傳統表演藝術歷史背景- 「北管」是一種曲調十分高亢激昂的音樂,具有北方民族的強烈性格,因此,與南管對稱為北管。一般常與演戲結合,在台灣的北管戲曲包括亂彈及四平戲。從音樂上說,北管音樂中最重要的吉慶音樂,如三仙會及醉八仙,是台灣流傳最廣最普遍的戲曲。 「八音」是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種聲音。客家族群在不斷遷徒中,吸收各地的民間音樂,再加上自己原有的風格,逐漸演變成一種特殊的曲調,即稱之為「客家八音」。 「客家八音」常於節慶、宴客與祭祀場合演奏。而演奏的形態則分為「鼓吹」與「弦索」兩種,主要樂器是嗩吶。其中「鼓吹」又稱為「吹場」,乃以嗩吶為主,鑼鼓為輔。其演奏的曲目大部分是傳統曲牌。「弦索」也分為兩類,一為絲竹樂器合奏,多用於典禮場合,演奏內容多為唱腔、民間小曲等;另一則以嗩吶為主,絲竹樂器為輔,演奏內容大部分是民間小曲、傳統大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