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機洋溢濃濃客家風

桃園市八德區

客家八音─和成八音團

客家八音─和成八音團

桃園市八德區

桃機洋溢濃濃客家風

客家八音─和成八音團

2023-11-02


「和成八音團」於1979年創立,是一支位於桃園縣八德市的民間樂團組織。該團在1994年開始提供授課,並於2001年正式立案。團長袁明瑛先生為創團人,他精通鼓和揚琴等樂器。袁明瑛的祖父袁奕麟在光復初期就集合同好學習北管和八音,並請來八音老師朱誠正(為范姜文賢的學生)進行指導。

「和成八音團」的成員主要由袁氏家族宗親子弟組成,也有外姓人士參與。在早期,由於成員數量有限,演出時常需要借調其他人手。考慮到老社員相繼淍零的情況,團名「和成」的意義即為「任何人來和,都會成功」。

該團多次被選為桃園縣傑出演藝團隊,並且積極參與保存和薪傳計畫。他們的演出地點遍佈全台,包括閩、客等地區。此外,透過年度展演,「和成八音團」不僅僅限於廟會演出,他們完整的製作概念和曲目巧妙的安排,讓更多觀眾體驗到客家文化的魅力和傳統藝術的深刻意義。他們的努力和表現使得桃園縣的客家音樂藝術得以繼續繁榮發展。

相關文章

2023-11-02

「閩南第一樂團」具備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南管音樂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具有代表性。樂團成員具備傳習南管音樂的能力和意願,在文化脈絡下被認為是合適的保存者。南管音樂是古老的樂曲,主要流傳於泉州地區,隨著移民帶來台灣,在基隆南管主要因泉州同鄉漸成聚落組成,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和流派特色。根據《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2、3款的法令依據,「閩南第一樂團」被認定為傳統藝術的保存者。

2023-09-18

鷄籠中元祭起緣於咸豐元年(1851)8月之漳泉械鬥,雙方死傷眾多;挑釁報仇將發生的時候,漳泉地方人士出面調解,再次械鬥之衝突終於平息;取代以字姓輸值主普,超渡普施孤魂幽靈,以血緣代替地域觀念,以賽陣頭來代替打破頭的陋習;達成社會和諧,共存共榮的大同世界,行之百年歷史悠久。

2023-11-02

宜蘭總蘭社,作為宜蘭地區北管戲曲藝術的代表,於2009年01月21日被正式登錄為台灣的傳統藝術保存團體。這個登錄的決定基於宜蘭總蘭社對北管戲曲藝術的深厚知識、精湛技藝,以及其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現形式。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