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音樂家

臺北市大同區

北管-朱清松

北管-朱清松

臺北市大同區

北管音樂家

北管-朱清松

2023-11-02

朱清松是北管音樂領域的重要人物,他在北管音樂工作中已有60多年的豐富經驗,深受藝界肯定,具有卓越的藝術價值。他的唱腔在偶戲與亂彈(子弟戲)中獨具一格,嗓音高亢特殊,樂器技法優異,展現出他在北管音樂領域的獨特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的相關標準,具有特殊性。

朱清松出身於臺北地區的北管子弟,他參與偶戲後場,同時與共樂軒合作,成為臺北市大同區地方活動的重要主力。他的活動不僅在藝術上有所貢獻,還在地方性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具有地方性特色。因此,朱清松的藝術成就既具有藝術性,又具有特殊性和地方性,是台灣北管音樂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北管為清朝至今在台灣閩南移民地區流傳甚廣的樂種,在乾隆、嘉慶年間,經廣東、福建傳至台灣的非閩、客語戲曲,以官話唱說者,統稱為北管。北管並非傳入時的原始名稱,而是有別於「南管」所出現的語彙。北管是個有特定音樂文化的樂種,包含了戲曲、器樂曲、歌曲之曲目及劇目等。 演出北管的團體,有職業的「亂彈班」以及業餘的「子弟團」,在日治時期全台的亂彈班曾達三十團以上,北管子弟團更曾經高達上千團,至民國七十年代,僅存下王金鳳(1917-2002)所經營的「新美園」職業亂彈班,然而王金鳳過世後,新美園北管劇團也劃下句點。子弟團雖然因為民間廟會、喪祭等需要,仍然維持相當的數量,但大多數只能演奏器樂曲而甚少學演戲,且後繼乏人,時至今日,北管戲劇面臨失傳窘境,而其藝術層面則日益淺薄。

相關文章

2023-09-26

天主教蘭陽青年會:蘭陽舞蹈團融合地方傳統舞蹈精髓不斷創新,成為宜蘭民族舞蹈保存及人才訓練基地,其組織健全、師資佳,藉由世界巡迴演出,提升台灣能見度,具有重要貢獻,數十年來推動民族舞蹈不遺餘力,值得登錄保存。

2023-11-07

布農族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演唱時所呈現出來的複音技巧,是世界少有的特殊唱法。演唱時的盛裝、圍成圓圈、緩步朝逆時鐘方向移動,由屋外到屋內,處處展現人和自然的融合,深具時代意義;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朝曾認為布農族音樂是臺灣原住民音樂的高峰(黑澤隆朝,1943),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在近代的發展,完整保留傳統的儀式性功能,成為最具特色的布農族傳統歌謠。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之規定。

2023-11-02

林榮春是宜蘭員山的傳統藝術保存者,他不僅熟練於本地歌仔、改良歌仔戲、布馬陣、彩船陣、公揹婆、蛤仔等藝能,還曾接觸北管戲曲,展現了多樣化的才華。他的布馬陣表演中,巧妙融入國劇、宜蘭歌仔等元素,並引入採船、公揹婆等藝陣,展現了獨特的風格。雖然在藝術性方面尚有提升空間,但他以熱情的傳承態度和創意頭腦,成功創造出獨特的陣頭藝術。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