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淡水河而生的百年軒社

新北市淡水區

北管音樂-淡水南北軒

北管音樂-淡水南北軒

新北市淡水區

傍淡水河而生的百年軒社

北管音樂-淡水南北軒

2023-11-02

淡水南北軒是一支具有超過90年歷史的北管音樂團體,其持續傳承、表演能力與團員間的默契和專業技能,使其展現出卓越的傳統民俗音樂價值,顯示出其高度的藝術性。這支樂團不僅在音樂演奏技藝上優秀,陣容壯大,並且在淡水和三芝地區獨樹一格,具有特殊性。

淡水南北軒的演奏曲目具有一定的師承系統,融入了地方生活元素,能夠展現當地北管音樂的特色,具有地方性。此外,樂團中有眾多年輕成員,每週持續排練,為北管音樂的傳承貢獻良多,使得北管音樂的鑼鼓聲響傳遞久遠。

在2012年的公告中,淡水南北軒因其卓越的音樂表演能力、優秀的技藝、地方特色和持續的傳承努力,被選定為本市傳統藝術「北管音樂」保存團體,這是對他們多年來貢獻的高度肯定,也是對北管音樂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的重要支持。

北管音樂生態多樣,平時存在於民間館閣,為人們休閒娛樂的節目之一。牌子、絃譜、戲曲、細曲皆各有其表現形式及樂曲系統的歷史背景,在民間戲曲文化與藝陣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音樂角色。

相關文章

2023-11-13

蘇厝地區原本以長興宮為庄廟,時有庄南「社尾角」郭姓庄人私祀李、池、吳、朱、范等五府千歲,為求千秋香火,乃獻給長興宮合祀,當初約定「12行瘟王」是「天王」,應鎮守在內殿,五府千歲因屬「地王」,得在殿外,1965年前後有人暗將五府千歲請入內殿,後為長興宮蘇、王兩姓發現,大為不悅,乃將五府千歲「搬」到廚房,「社尾角」信眾大怒,遂請至廟南「王爺地」,向地主張富借用6坪農地另築「竹籠仔廟」奉祀,並依神示「三姓十八甲,五聖建大廟」之預言,開始積極籌建神廟,但直至1993年始建造完成。

2023-11-13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傳統節慶中的「元宵節」,正月十五日這一天或加上正月十六日一連兩天,臺東各主要廟宇的神明都會聯合出巡,綏靖地方,稱為眾神繞境。 臺東元宵節的眾神繞境,起源於日治時期,在日治末期皇民化運動時被中止。臺灣光復後,民間自動恢復元宵節眾神繞境。起初還由臺東天后宮主辦、軍方協助。軍方出動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老背少等藝陣。眾神繞境由報馬仔一馬當先,隊伍包括各宮廟的神轎(大轎)和乩身、信徒。白天步行繞境,晚間以火把照明,習稱軍民聯歡。後來臺東天后宮於民國39年(1950)將部分房舍,借給國軍設置臨時教養院,安養傷殘官兵。廟會活動因場地不足而停擺,眾神繞境由海山寺接手主辦。當時隊伍除繞境市區外,還遠至知本、大南、卑南、富岡等地。

2023-10-13

大墓公或稱為義塚公,元名為古村坡塘義民公,其成立有兩種傳說。一為據傳兩百多年前各村莊組有鄉防隊,以禦盜匪。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間,林爽文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組織臺灣天地會,起義於彰化,全臺鄉勇響應。臺北以林小文為首,擺接堡(今土城、板橋、中和地區)壯丁,盡前鬢髮應之,一時大戰於柑林碑,時有良民欲糾眾以鎮兵亂,清廷誤認為天地會黨人,良民盡皆冤死於獄,而後真相大白,清廷乃表聖諭厚殮;二為大墓公旁另有一座「義塚萬善公廟」,墓碑上刻有「難民萬善遺骸墓」字樣,碑立於嘉慶十年(1805),清明日。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