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發揚歌仔戲文化

臺北市中山區

歌仔戲-巫明霞

歌仔戲-巫明霞

臺北市中山區

致力發揚歌仔戲文化

歌仔戲-巫明霞

2023-11-02

巫明霞女士是一位生長於戲曲世家的藝術家,從小學習了漢文、南管戲、京劇、歌仔戲等傳統戲曲,並在外台戲、內台戲、電影、電視等表演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的演技精湛,勇於創新,展現出獨特的演藝才華,使得歌仔戲呈現豐富多樣的藝術價值,具有高度的藝術性。

巫明霞女士的特殊性在於她經歷了歌仔戲不同階段的發展,既能掌握傳統精髓,又能靈活應用創新元素。她的表演風格不拘泥於傳統,並在歌仔戲小生藝術中注入獨特的表現特質,具有特殊性。

在地方性方面,歌仔戲因其生活化和多元的戲曲特色,深受觀眾喜愛。巫明霞女士的藝術發展過程中吸取了其他劇種的優點,並在歌仔戲中保留了地域風格。她的習藝歷程和演出經歷整合了各家長處,呈現出歌仔戲劇種濃烈的地域色彩,具有地方性。

歌仔戲發源於宜蘭為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戲曲劇種,發展至今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萌芽到成形,可分為小戲階段和大戲階段。 小戲階段為在宜蘭一帶的藝人以源自大陸福建漳州一帶的『歌仔』來說故事,之後逐漸吸收車鼓小戲的表演形式,以簡單的角色來舖演故事,成為歌仔戲的雛形。 大戲階段則是在小戲的基礎上,吸收民間歌謠音樂,以及其他流傳於台灣的大戲劇種之表演成分,逐漸演變為成熟的大戲演出形式。

相關文章

2023-11-07

南管新錦珠劇團具備前、後場的戲班,並且擅長進行「九甲戲」的表演與教學。他們的演員唱腔優美,身段細膩,展現出溫婉柔美的特色,具有高度的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目的登錄基準,即「具有藝術價值者」。此外,南管新錦珠劇團保存了臺灣九甲戲「南唱北打」的獨特藝術特色,表現出特殊性。他們的技法優秀,保存了九甲戲的傳統藝術元素,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2目的登錄基準,即「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

2023-11-02

王仁心女士是國內歌仔戲界具有代表性的資深旦角演員,參與過不同階段歌仔戲的發展,她甜美而圓潤的嗓音使角色生動鮮活。除了重視歌仔戲傳統唱念技巧的傳承,她還積極參與歌仔戲劇本的記錄、整理、改編和創作演繹,並與其他戲曲界同業密切合作,展現了她在文化傳承上的貢獻和適應能力。

2023-11-14

雲林縣水林鄉蕃薯厝庄順天宮,創建年代:依據水林鄉蕃薯厝洪氏族譜記載於清康熙七年(西元1668年),係由洪氏祖先(洪月)翁前往大陸福建莆田湄洲朝天閣媽祖廟,恭請大媽(全國僅存的最悠久的湄州站身媽祖)、千里眼及順風耳大將軍來台,在蕃薯厝搭草廟祀奉,因此當時蕃薯厝就以媽祖從朝天閣請來就命名為「朝天宮」。因年久草廟上攀滿蕃薯藤,因此又稱為蕃薯寮媽。根據舉人洪近其先生,(原名洪神助後改為洪近其,其人跛腳但學問好精於刻印屬本庄人)賜贈的「番珠厝庄朝天宮符印」(如下圖),刻治年份為道光二十年(1832年),可知原蕃薯寮媽宮廟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順天宮,而是「朝天宮」。北港媽祖根源也來自於湄洲朝天閣,西元1694年時由樹璧和尚移駕來台供奉,且原來宮廟名稱為天后宮,是之後經過改建後才更名為現今的朝天宮。相傳一日蕃薯寮媽降旨,為了與北港朝天宮區隔,深怕被誤解神尊為北港媽祖之分靈,故希望改名為今日的順天宮。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