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布袋戲第一女頭手

新北市新莊區

布袋戲-江賜美

布袋戲-江賜美

新北市新莊區

掌中布袋戲第一女頭手

布袋戲-江賜美

2023-11-02

江賜美女士的布袋戲技藝具有深厚的傳統背景,她不僅具有傳統布袋戲的藝術性、特殊性、地方性,還兼具傳統與創新,並且在後場搭配組合上有著完整的配置,展現出強烈的活動力。她主攻北管,同時也擅長南管,能夠入味地演繹戲曲,技法非常高超,且具有地方特色。

江賜美女士所帶領的布袋戲團隊,跨足多種戲路,包括古冊戲、劍俠戲、金光戲等,並且以古典與新銳的手法結合,呈現出令人驚艷的演出。她們堅持傳統技法,並在其中精益求精,呈現出優質美感,更在創新中不斷突破,研發出新媒材,使布袋戲呈現出多樣化的風貌。江賜美女士所傳承的布袋戲藝術具有特殊的價值,不僅具有明顯的地方色彩和流派特色,還在傳統布袋戲的特殊藝能表現上具有優秀的技巧,使得她成為傳統藝術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布袋戲自清代中葉傳入臺灣後,與時俱進地吸收、結合臺灣在地不同傳統戲曲之表現方式,而有籠底戲、古冊戲、劍俠戲、金光戲、廣播與電視布袋戲等多種表演類型,廣受民間喜愛。

相關文章

2023-11-14

金湖五呂地區的呂氏宗親早年為團結宗誼且五呂聚落的主要信仰神明都是王爺之故,因此,五鄉遂於每年金王爺聖誕聯境建醮慶祝,並出巡鎮營祐保闔境平安。五呂聚落有各自的主祀神,西村是林府王爺,東村是森府王爺,土樓是池府王爺,庵邊是許府王爺,西埔是蘇府王爺,而各宮廟王爺聖誕各自於各村落建醮慶祝。由呂舟生所撰慶神會緣起推測可能是1946年開始,進行到第三年金府王爺由東村迎回奉祀,隔年(1938)受到戰亂影響停止。四、五年後才得以將金府王爺送到西埔。五鄉慶神會明訂「有演戲,才有過鬮」之輪值原則。勘亂時期,禁止戲劇公演。政治因素延宕慶神會,金府王爺因此由東村奉祀十數年。直到1970年建醮申請獲准,又請到戲班,遂由西埔值年舉辦慶神聯會。此後都年年順利如期舉行。

2023-11-13

「蜂炮」也叫「烽炮」,鹽水人呼作「放蜂仔炮」或簡稱為「放蜂仔」,較正式的稱呼是「蹌蜂炮」(cong5 phang1 phau3),意指蜂炮射出如同群蜂出巢一樣。其由來傳說頗多,大致有「反清復明」、「戲鬥煙火」、「歡迎嘉慶」和「驅除瘟疫」等4種說法,除了「歡迎嘉慶說」是純屬趣味之外,其餘3說皆頗有參考意義,其中「驅除瘟疫說」,應是蜂炮起源之說的骨架,如果放至同治光緒年間長達25年的霍亂史實來看,這個由來之說,這樣敘述似較合理:光緒11年(1885),流行25年的霍亂瘟疫,已至人消戶遷、市景蕭條的地步,鹽水商紳善信乃決議迎請關聖帝君神轎出巡遶境祈安保境,由關聖帝君飛昇日的元月13至15日,一連3天,所到之處煙火鞭炮齊放,經硫磺硝煙如此的全城「洗禮」之後,瘟苗疫毐乃被驅除,鹽水得以安寧,而鹽水人則歸功於關帝爺的大顯神威;嗣後,為感念神恩,遂在每年元宵節舉行關帝爺遶境,沿例燃放煙火鞭炮迎駕助興,一直流傳至今。

2023-11-02

陳剩女士在歌仔戲小生藝術方面具有非常高的造詣,她的唱、念、身段以及對角色的理解都表現得非常細膩和獨到,展現出深厚的藝術見解和體會,可供後學學習借鑒。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