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音樂一代宗師

新北市蘆洲區

北管音樂-邱火榮

北管音樂-邱火榮

新北市蘆洲區

北管音樂一代宗師

北管音樂-邱火榮

2023-11-02

邱火榮先生是一位具有卓越北管音樂、唱腔和樂器造詣的藝師,他的藝術表現具有高度的藝術性、特殊性和地方性。他不僅在北管音樂方面造詣深厚,還在傳承教學方面不遺餘力,是北管藝術界一位備受尊敬的工作者。

邱火榮先生在北管後場的樂器演奏方面多才多藝,精通各種樂器,並且長期在舞台上擔任伴奏,致力於北管音樂的薪傳和新秀培養,為北管音樂的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他的登錄保存具有極高的價值。

作為臺灣北管音樂傳承的重要藝師,邱火榮先生不僅在推廣北管音樂方面具有卓越貢獻,而且在傳承工作上也表現出色。他的登錄保存是對他多年來付出的肯定,也是對北管音樂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的重要支持。

北管音樂生態多樣,平時存在於民間館閣,為人們休閒娛樂的節目之一。牌子、絃譜、戲曲、細曲皆各有其表現形式及樂曲系統的歷史背景,在民間戲曲文化與藝陣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音樂角色。

相關文章

2023-11-03

潘玉嬌出身於戲曲世家,家學淵源深厚,通曉西皮和福路,並且在生旦表演方面傑出。這種家學背景為她提供了扎實的戲曲技藝基礎。潘玉嬌的技藝主要傳承自中部職業內行班傳統,同時她還承襲了家族的北管技藝。她保留了亂彈劇目160齣的表演技藝,這在當今的亂彈戲界中顯得非常珍貴。潘玉嬌是臺灣戰後第一代亂彈童伶,出身苗栗後龍東社班,代表了臺灣職業亂彈班界中的特殊流派。她的表演風格具有區域性代表性,彰顯了臺灣地方戲曲的多樣性。

2023-11-08

鼓吹樂出現甚早,在〈中國音樂辭典〉一書中,認為鼓吹樂最初的使用,和漢代初年班壹所帶領的游獵隊伍,以及西北民族生活有關,歷代經典〈禮記〉、〈漢書〉、乃至宎代郭茂倩著〈樂府詩集〉等,亦有鼓吹樂始的紀錄。鼓吹樂除了用於國家儀式、宮廷音樂、樂府制度,也盛行於民間,孫敏〈中原鼓吹樂的歷史嬗變〉、薛藝兵〈民間欠打的樂種類型與人文背景〉、劉勇〈從文化學角度看中國婚喪禯儀中嗩吶音樂的生成背景〉與〈中國嗩吶音樂的文化審視〉等書中,多強調鼓吹樂與民間社會的關聯,廣泛運用於婚喪禮儀等生命禮俗,風格與體裁上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徵,成多元發展。 在台灣,鼓吹樂包含鑼鼓及嗩吶,惟在閩南語並無使用嗩吶這一詞彙,直接稱嗩吶為「鼓吹」,或簡稱「吹」(下文即用鼓吹意指嗩吶),廣泛運用於廟會迎神、戲曲、道士科儀當中,是重要的民俗樂器。

2023-10-12

萬和宮天上聖母老二媽源自清朝嘉慶8年,具備特有傳說與信仰活動,尤其為臺灣唯一的神明(媽祖)省親活動。此民俗活動具備先民來臺的開發精神及聚落活動的特殊性,結合了西屯與南屯居民的情誼與交流,是地方信仰及民情的結合之展現,認為有重大歷史意義與地方特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