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喧天

宜蘭縣羅東鎮

北管戲曲-漢陽北管劇團

北管戲曲-漢陽北管劇團

宜蘭縣羅東鎮

鑼鼓喧天

北管戲曲-漢陽北管劇團

2023-11-02


漢陽北管劇團,作為台灣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在保護、傳承北管戲曲藝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劇團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藝術內涵,不僅反映了古昔常民生活形態和娛樂類型,還在藝術和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這個劇團的特色在於其地方色彩和流派特色顯著,這種獨特性使其在藝術和藝術史上具有價值,並且正處於瀕臨失傳的狀態。劇團的莊團長具有卓越的技藝和教學能力,他的努力使得北管戲曲藝術得以傳承和發展。

漢陽北管劇團不僅完成了多齣經典劇目的整編工作,而且在演出水準和前後場人員配置方面表現優秀,具有極高的教學和推廣價值。同時,我們期待著能夠延攬目前在世的亂彈戲前後場藝人,共同保存和傳承亂彈戲藝術,讓這門珍貴的藝術形式得以延續。

漢陽北管劇團的存在和努力,不僅豐富了台灣文化藝術的多樣性,也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我們珍惜和支持。希望這個劇團能夠繼續茁壯成長,為台灣戲曲藝術的發展繼續貢獻力量。

相關文章

2023-11-14

竹林山寺主祀「十八手觀音佛祖」(又稱蕃薯媽、十八股媽),係清乾隆三年(1738)隨著泉州晉江縣、南安縣、惠安縣等三邑移民,從安海龍山寺分靈抵臺創建艋舺龍山寺的觀音聖像之一,清嘉慶六年(1801)恭請至林口台地坪頂十八庄輪流奉祭。 昭和十三年(1938)4月興工創建「竹林山寺」,至昭和十四年(1939)2月竣工,昭和十五年(1940)農曆5月6日子時安座晉殿。後遇太平洋戰爭,全面停止了輪祀,到了戰後十八坪位才恢復輪值傳統。 民國三十八年(1949)輪值區域重新劃分為直屬坪位、巡迴坪位及正爐坪位,而後幾經合併更動,成為現今19坪位。早期信奉十八手觀音者以三邑人士為主,後因地緣及移民遷徙等因素,信仰逐漸擴及新北市與桃園市內安溪、漳州與客家移民,甚至戰後眷村外省新移民也擔任過爐主,呈現其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風貌,成為北臺灣重要觀音信仰之一。

2023-11-13

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為祭孔典禮的正式稱法。「大成」為孔廟的代稱,「至聖先師」為孔子的尊稱,「釋奠」語出《禮記》,為祭祀過往聖哲師尊的祭典。換言之,其意涵為,在孔廟祭祀孔子的典禮。釋奠在周代之前,為祭祀先賢的祭典,除四季固定舉行外,則是天子視察學校或祭祀先師的祭典。孔子去世之後,最早僅以家祭在曲阜孔廟祭祀,至漢高祖12年(公元前194年),漢高祖經過魯地時,以太牢(古代中國最高規格的犧牲祭祀,以1頭全活牛作犧牲,僅限於對天或天子)祭孔子,祭孔規格提升為帝王之禮。正始2年(公元241年)魏齊王以「釋奠」禮在辟雍(皇宮內供貴族弟子教育與祭祀的學院)祭孔,開釋奠祭孔之例,此後祭祀地點由孔廟轉為國學,並逐步制度化。隋文帝時尊孔子為「先師」,並正式規定以「釋奠」禮祭孔,遂發展成為祭孔專用典禮形式。

2023-11-02

「閩南第一樂團」具備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南管音樂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具有代表性。樂團成員具備傳習南管音樂的能力和意願,在文化脈絡下被認為是合適的保存者。南管音樂是古老的樂曲,主要流傳於泉州地區,隨著移民帶來台灣,在基隆南管主要因泉州同鄉漸成聚落組成,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和流派特色。根據《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2、3款的法令依據,「閩南第一樂團」被認定為傳統藝術的保存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