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砌歲月

南投縣南投市

傳統南投陶工藝-手擠坯-曾樹枝

傳統南投陶工藝-手擠坯-曾樹枝

南投縣南投市

陶砌歲月

傳統南投陶工藝-手擠坯-曾樹枝

2023-11-02

曾樹枝先生是南投陶手擠坯技法的傳統藝術保存者,他擁有超過60年的陶藝製作經驗,尤其擅長手擠坯技法,成就了許多優秀的陶瓷作品。南投陶的手擠坯技法是一種獨特的成型方法,它需要將土條一節一節地推擠、搓合,然後用陶拍將作品打磨,形成堅固的陶器。

曾樹枝先生的作品以大型陶缸為主,這些作品在南投陶製作中獨具特色,展現了傳統南投陶的藝術價值和地方特色。他不僅擁有高超的手擠坯技術,還精通陶瓷鏤空、鑲嵌、貼花等多種技法。他的作品饒富傳統藝術氣息,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地方代表性。

曾樹枝先生除了在陶藝創作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外,還致力於傳承這門技藝,對傳統南投陶手擠坯技法的保存和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使他成為傳統藝術的重要守護者,也是當地具有特殊性和地方性的傳統藝術保存者。

南投陶源於18世紀末(清嘉慶年間),至今有200多年的歷史。歷經清領、日治時期、國民政府來台初年,不同時期的南投陶均曾風光一時。日治時期「南投燒」更成為臺中州名產,遠近馳名。 傳統南投陶成型法包括泥條盤築法、拉坯成型法、陶板成型法、模製成型法、捏塑法等;裝飾技法則有壓印、刻紋、鏤空、鑲嵌、貼花、化妝土法或素燒。所生產之陶器,皆須經由柴燒窯方式燒成。 傳統南投陶因陶土特色而產生之裝飾技法,與其他地區有鮮明的區隔。運用此裝飾技法的南投陶製品,舉凡火烘、筷籠、香筒、龍壺、飯硿、油甕、香爐、茶具、花瓶、粿印、鼓椅、大水缸等日用生活器皿,實用而饒富風味,質樸而裝飾細膩,在台灣早期各窯區之中,獨樹一格。 傳統南投陶成型技法中之「泥條盤築法」又稱「手擠坯」。「手擠坯」成型先製作陶器的底部,再把揉搓成條狀的土條,一節一節推擠,另一手掌配合檔壓,靠著雙手的力道將土條與土條之間接合穩固,再以陶拍將作品拍打結實。「手擠坯」技法創作之成品可以不斷持續加高,為南投陶製作大型陶缸特有之技術,所作之大水缸、醬缸、防空缸,獨步全台。

相關文章

2023-11-10

師承泉州派天竺國粧佛工藝,深諳各項粧佛技藝、工序及表現形式,無論木雕、漆線、安金、彩繪等技法均相當精熟,神像姿態沉穩,神情生動、漆線流暢。兼擅泥塑粧佛,工藝細緻,熟知泥塑知識及文化表現形式。除新作外亦承接神像修復,延續泉州派粧佛技藝呈現,具傳習能力與意願,為粧佛工藝之適當保存者。

2023-11-01

技藝精湛,動物花草均栩栩如生,作品造形流暢中帶有樸拙的趣味,構思取材、圖案佈局俱見巧思,具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目:「具有藝術價值者」之登錄基準。

2023-11-09

董炎山15歲時正逢東山大廟碧軒寺整建,開始拜黃志華老師傅學習寺廟石雕初胚工作,技法日漸成熟陸續擔任「晟手」(精細雕刻)及石雕的首席「頭手」(繪稿設計、粗胚)工作,28歲開始自行創業並自行研創「層次景深石雕法」,承包臺南縣許多寺廟石雕工程,代表作為新營濟安宮、佳里應元宮。 其間,參加臺南市無間雕塑會,跟隨董日福老師學習素描。奠定廟宇石雕設計能力,目前仍存有多間廟宇設計稿。 後來因為臺灣石雕業景氣不佳,1987年毅然前往中國發展,並在當地傳授徒弟石雕技藝,然後以「台灣接單,中國製作」的模式,將寺廟所需的石雕作品銷回台灣,2000年因故結束中國事業,回台專門從事石雕創作。
返回頂端